美國的大型雲服務商,在取得全球認證終端用戶(UVEU)的資格後,在全球範圍內的 GPU 調配上,有望免受出口配額限制(如 Microsoft 、 Google 在東南亞建置數據中心時,所需的 GPU 將得到豁免),只需遵守數據中心算力配置在當地的比例要求即可。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新規無礙於主要雲服務商對 AI GPU 和伺服器的拉貨,台廠預計不會有太大衝擊。但在美國優先的政策框架下,本次新規將成為川普繼關稅後的另一大談判籌碼,留意徵詢期後,川普對新規細節的修改和拿捏;同時,預計中資企業也將被迫更多轉向購買國產 GPU,加強中國 AI 算力、先進製程國產替代的決心。
針對通膨,官員觀察到核心商品以及基於市場(market-based)的核心服務通膨已回到價格穩定時期的水平,上漲主要集中在非市場(non-market)的服務通膨,這個項目通常無法提供關於未來通膨路徑的可靠訊號。至於住房通膨,大多數官員認為將逐漸放緩,預計整體通膨能持續朝 2% 前進。此外,許多(a number of)官員表示已將暫時性政策假設納入了他們的預測中,此為通膨預期上修的原因之一。
而對於明年的經濟展望和通膨降溫的趨勢央行也樂觀看待,主要也是得益於台灣在 AI 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我們也看到短期 AI 以外的產業狀況仍相對疲軟,包括消費性電子進入淡季、傳產受制於中國需求不振,所幸庫存水準已經更加健康,可支撐下檔壓力。針對股市我們維持上一季「股市波動將加大,呈現個股輪動格局」的評論。
升級長臂管轄範圍:受管製之產品或設備,只要其部件或技術有任何一點成分源自美國,即使最終產品在第三國生產,只要它被出口到中國,就要受禁令管制。(原文:Applies to items containing any amount of U.S.-origin technology......extends jurisdiction over foreign-produced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destined for Macau or countries in Group D:5, including China.)
12/3(二),中國商務部隨即宣佈反制措施:
原則上禁止鎵、鍺、銻、超硬材料的對美國出口。
對美國的石墨出口,則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最終用途審查。
12/3 當日,恆生指數、滬深 300 先跌後漲,凸顯中美在科技戰、金屬戰中博弈的激烈程度。
MM 研究員
本次科技禁令,是拜登政府在 2022 年 10 月、 2023 年 10 月半導體管制令上的升級,此次的核心,在於限制中國取得用於 AI 訓練的高頻寬記憶體(HBM),當前全球該產品的主要供應商為美光、 SK 海力士和三星。
主權 AI 和企業 AI 持續發酵:包括與富士康建造台灣最快 AI 超級電腦、丹麥最大主權 AI 超級電腦、軟銀在日本建造最強 AI 超級電腦,其他包括印度、印尼的雲端龍頭廠也與 Nvidia 合作建構 AI 基礎建設。上個季度上調主權 AI 營收今年會達到 110 ~ 130 億美元(low double digit billions)。企業 AI(Enterprise AI)的需求仍然火熱,企業持續採用代理型 AI 來加速工作流程。
Physical AI 正持續進展:能夠了解和判斷真實世界狀況以及物理法則的 Physical AI 正在進展,這也讓工業機器人的投資正在加速,反映本季「汽車與機器人」營收的明顯加速。
黃仁勳預期驅動生成式 AI 發展的運算能力將會在未來十年增長「一百萬倍(millionfold)」,認為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而目前生成式 AI 的市場形成就像當時 iPhone 推出之後帶動的 App 經濟。認為電腦生態已有本質改變,現在沒有公司不會去做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而傳統數據中心正在被現代化(CPU->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