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事:
日本經濟在經歷 30年的低通膨、低成長後,今年終於看到轉機。本篇文章從人口與移民、產業發展、央行政策探討,日本經濟未來的機會,以及日圓與日股展望。

本文重點:

  1. 日本央行分別在 2022年 12月、 2023年 7月、 10月放寬殖利率曲線控制區間,我們預計隨著實質薪資逐漸回到正成長,日本央行將會在明年以較為穩健的方式結束 YCC 、負利率政策,但要出現連續性的升息則機會不高,而在聯準會結束升息循環下,2024 年日圓預計不如今年弱勢

  2. 日本未來是否有機會走出失落的 30 年?機會面,日本政府近年積極對電子產業加大補貼、吸引外國設廠、加入四方晶片聯盟等方式,希望可以重振日本半導體相關產業; 挑戰面,日本企業因朝往氫能汽車路線,在電動車時代較為落後,出口大國甚至被中國超越; 而最關鍵的仍是人口結構,為日本經濟失落 30年最核心的問題,也是政府近年積極放寬移民限制以吸引更多外國勞動力的主因!

  3. 在長天期利率上升的情境下,過去「央行寬鬆、日圓貶值、日股上漲」的規律將會減弱,日股於 2024 年仍具上漲動能,除了銀行業可以受益於長短利差擴大外(詳見 11月月報),後續製造業復甦動能,如半導體產業與台灣、南韓一同復甦,將成為突破歷史新高的關鍵。


2023 年日本似乎重回全球金融市場的舞台中心,在沈寂了將近 30 年後,日股今年意外走出大行情,在全球經濟動盪下表現相對堅挺,與此同時,日圓卻成為今年來最弱勢的貨幣之一,而這背後反映的,正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兩個核心議題:「日本經濟是否走出失落的 30 年?」、「日圓與日經兩者反向的投資邏輯如何影響 2024 年的行情走勢?」

日本經濟能否走出失落的 30年?

日本名目 GDP 在 1990 年代達到高峰後,在過去 30年幾乎零成長,1989 年全球市值前 20 名企業有 14 間是日本公司,但到 2023 年僅剩豐田汽車勉強擠入第 48 名。過去數十年,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除了與經濟泡沫化、美國日本相關貿易協議外,人口老齡化使日本陷入低通膨、低薪資的惡性循環也是主要因素。

然而,今年回穩的經濟與通膨,讓市場開始討論轉機的可能性,IMF 預估日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 2.0% ,高於歷史平均 0.8%,通膨罕見連續 19 個月高於 2% 央行目標,薪資成長更創下 30 年新高,日本真能走出失落的 30 年嗎?本篇文章以人口結構、產業發展的角度,分析日本經濟能否成功走出失落 30 年的關鍵。

日圓及日股投資邏輯改變機會?

此外,上述的關鍵也影響日圓與日股的走勢,美元 / 日圓 今年一度貶破 151 關口,與此同時,日經指數 數度挑戰歷史新高,「央行寬鬆、日圓貶值、日股上漲」成為日本開始執行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安倍經濟學後,投資日本金融市場最主要的規則。但我們回顧歷史可以發現,這規律不一直都存在,尤其在 1980-1990 年代日本產業全盛時期,包含家電、汽車、半導體在全球都有領先的地位,此時日股上漲則是伴隨著日圓升值。

隨著市場猜測日本央行在 2024年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以及日本政府積極重振半導體產業,日股與日圓是否可以回到 1980-90年代同步上漲也是本篇文章分析的重點。

file

展望系列文

如果您還不是年繳會員,點我 升級,享 83 折優惠,並免費參加明年初的 MEO 線上展望(價值 2,000 元)!


一、日本通膨終於出現回溫,日本央行終將轉向

日本過去長期受困於通縮的惡性循環之中,使央行從 2000 年代開始執行零利率、 QE 政策,並在 2010 年後陸續推出質化量化寬鬆、殖利率曲線控制、負利率等極為激進的貨幣政策,並大幅買進股票型 ETF 以及 J-REITS (參考文章:【安倍經濟學總檢】全球政策的實驗品- 日本的四大創舉!)

但自去年以來,日本 通膨 終於出現轉機,日圓貶值帶動輸入性通膨、海外觀光客回流帶動消費回溫,使日本 通膨與核心核心通膨 分別連續 19、 12 個月高於央行 2% 目標,另外日本央行與 IMF 也上調今年日本經濟成長率至 2%,高於 0.8%長期平均,2024年也預計維持 1%較為穩健的成長速度,以上條件使日本央行分別在 2022/12、 2023/7、 2023/10 放寬殖利率曲線控制區間,日本 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創 2012年以來新高,然而日圓卻並不領情,一度貶破 150關口,但我們認為此情勢在接下來將開始有所改變

policy

首先,我們在先前快報提及,隨著聯準會暫停升息、財政部下修發債,美債殖利率上行壓力的減緩於近期正在發生, 7 ~ 10月因美債殖利率上行而擴大的 美日利差 因而得以紓緩。再看到日本這邊,日本央行最關注的指標 - 實質薪資則是預計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春鬥結束後回到正成長,通膨雖會放緩但也預計維持在 2%左右,給予央行進一步調整政策條件,包含結束殖利率控制、負利率政策均是選項,在聯準會結束升息循環下,日本央行政策調整對日圓的挹注將在明年開始顯現

earning

接著針對市場關注的議題:日本央行是否有可能就此展開升息循環?我們認為由於日本並未面臨惡性通膨, 再加上政府債務 GDP 佔比達到 250%以上, 央行低機率開啟連續升息循環,相關政策調整也是以較為穩健的形式進行,因此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會有限,尤其日本央行持有多數日本公債(整體公債佔比約 52%,10年公債佔比約 80%),若大幅升息將使日本內部壓力增加,於此,回答 2024 年日圓是否還會這麼弱勢?我們認為不會,但日圓是否有機會連同日經出現如同 1980 ~ 90 年代那樣的雙漲大行情,關鍵仍在於日本經濟結構能否有機會改善,使得日本央行的轉向,是經濟好到連同利率一起調升

日本從 1970 年代初成為「高齡化社會」以來,人口結構 持續惡化,目前日本 65 歲以上人口已達到 30%,總人口數也自 2010 年首度出現負成長,並以每年平均 60 ~ 80 萬的速度持續下降,人口問題成為日本失落 30 年最重要的核心問題,除了帶來低消費、低通膨的負面影響外,勞動力減少也限制產業發展,使得日本央行被迫常年維持低利率。甚至伴隨著勞動力人口不足,日本許多產業在過去 30年也逐漸喪失龍頭地位,包含半導體、手機、家電等產業在全球市佔均出現顯著下滑,日本汽車產業雖維持龍頭地位,但在電動車時代也備受挑戰。

日本未來是否有機會走出失落的 30年?以下我們從產業、人口分析日本的機會、挑戰與長線發展最重要的關鍵


二、日本經濟長線三大觀察重點:半導體、電動車、移民

在上述困境下,我們關注到近年來在國際風向與產業趨勢下,日本政府也積極尋求改變的可能,以下我們從產業、人口分析日本的機會、挑戰與長線發展最重要的關鍵

1. 機會:半導體產業衰退 30年,晶片四方聯盟帶來轉機

在 1980-90年代,日本佔據了全球記憶體晶片市場份額的 60%以上,其中 DRAM 佔比甚至一度達到 80%,在世界十大半導體企業中佔據了六個席位,但隨著日美半導體協議簽訂後,美國要求日本開放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專利,並保證 5年內國外公司獲得 20%市場佔有率,日本半導體因此逐漸喪失優勢,開始被台灣、南韓超越,在東芝預計於今年 12月下市後,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公司已不見日本企業,日本半導體銷售佔全球比重也降至 10%以下。

不過好消息是,美國近年在科技產業上對中國的圍堵,給了日本半導體重振的機會,美國、日本、台灣、南韓組成晶片四方聯盟,美國再次與日本半導體產業形成合作關係,日本也利用其仍具有 5 成全球份額的上游半導體材料作為重要談判籌碼,並藉此機會於 2021年 12月通過半導體激勵補貼法案,經濟產業省也在 2023 會計年度修正預算案中,提撥 2兆日圓資金支持半導體及生成式 AI(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除了台積電獲日本政府補貼在熊本設廠外,由 8 家日本企業共同投資、獲政府補貼的 Rapidus 半導體公司也於 2022年成立,並計劃於 2027 年開始量產 2 奈米晶片,推動半導體先進製程國產化。

上述國際合作與投資補貼讓日本半導體回到 1980-90年代全球壟斷地位仍具難度,但近年的投資增加、半導體產值回升代表日本已開始逐步擺脫 30 年半導體衰退谷底。

file

2. 挑戰:在電動車時代下求生存,日本發展氫能汽車路線

在 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輕巧、省油的日本汽車開始熱銷全世界,然而,日本為 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國 的地位今年正式被中國超越,其中電動車被中國反超成為重要關鍵,根據 Canalys 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前十大汽車廠中有三家為中國企業,日本車廠則沒有一間在前十名。

日本車廠在電動車領域佈局較為落後的原因為大力發展氫能汽車,而日本在氫能產業專利數為全球第一,為第二名美國的三倍以上,豐田在今年 G7 峰會上也表示,電動汽車絕非實現碳中和的唯一途徑,並倡導推出混動汽車、氫燃料汽車等各種技術路線,採取多路徑、全方位的戰略,不過當前氫能汽車與目前主流電動車方向相左,再加上加氫站建置成本高昂,使日本電動車銷售數據上表現不佳,日本在電動車時代發展較為落後,市場開始擔心日本汽車產業也將步入半導體產業的後塵,將是日本產業接下來最大的挑戰。

中日爭奪汽車出口第一,關注電動車技術演變

3. 關鍵:人口結構為最核心的問題,移民目前成效仍不佳

日本政府自 1990 年代就開始出台相關政策處理少子化問題,近年也積極放寬移民限制以吸引更多外國勞動力,以經營管理簽證為例,只要在日本成立公司,資本額達 500 萬日幣以上,或者雇用兩名以上的全職員工,即達成經營管理簽證基礎條件。另外,只要在日本居住滿 5年可申請日本國籍,永久居留權則為 10 年。

移民為其他先進國家改善人口結構的最佳途徑,觀察美國、加拿大、澳洲等移民國家,勞動供給有很大一部份是靠著移民人口支撐,另外移民第二代普遍生育率也較高,也可以進一步改善人口結構。但可惜的是從最新的數據來看,日本仍然離移民國家有一大段距離,根據 Migration Policy Institite 的數據,日本移民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僅有約 2.2%,明顯低於美國(15.3%)、英國(13.8%)、澳洲(30.1%)、加拿大(20.1%)等其他移民國家。

我們認為日本移民人數偏低有兩個最大的阻礙:

  • 不友善的國籍制度:日本不承認雙重國籍,每年外國人取得日本國籍僅有不到 1 萬人,移民二代人數也未出現明顯成長。

  • 人口持續外移未根治:日本名目薪資過去 30 年衰退 8%,日本人赴海外尋找工作比例增加,目前在海外居住的日本人口達到 307.5萬人。

我們認為日本人口結構能否改善除了移民政策誘因外,更為關鍵的是產業發展,產業升級伴隨著是薪資增加,也是提高生育率、吸引外國人才、減少人口外移的最佳解方,日本若能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並提升薪資水平,將更有利於促進移民政策的成效,從而改善其人口結構問題。

日本過去人口老或嚴重,移民成為解方之一


MM 研究員

從前面的分析可知,日本經濟失落的 30 年最根本的原因為人口結構的惡化與相關產業沒落。而無論如何,日本長線的經濟依舊面臨一定程度的限制,如人口方面,日本政府近年積極降低簽證與移民申請條件以引進外國勞動力,然無法接受雙重國籍仍是阻力。而產業升級則同樣是日本接下來幾年的重要發展方向,除了靠著晶片四方聯盟重新提振半導體在國際供應鏈上的地位,如何使日本車廠加入電動車時代,也是接下來日本經濟蛻變的觀察重點。

從長線來看,現在就定調日本將走出失落的 30 年為時尚早,但我們也確實開始看到日本近兩年經濟、通膨環境發生改變,我們認為明年日本經濟將呈現較為溫和的成長,通膨仍有機會維持在 2%左右,而實質薪資的逐步攀升,將讓 日本央行有望緩步地進行貨幣正常化,給予日圓底部支撐,在日本長天期利率上升的情境下過去「央行寬鬆、日圓貶值、日股上漲」的規律將會減弱,日股於明年仍具上漲機會,除了銀行業可以受益於長短利差擴大外(詳見 11月月報),後續製造業復甦動能,如半導體產業是否與台灣、南韓一同復甦,將成為日股明年突破歷史新高的關鍵。

本文作者:MacroMicro(Dylan)

【行情快報】日本睽違 17 年升息、終止 YCC!為何全球市場反應平淡? 【行情快報】日股創高、GDP 卻衰退?矛盾經濟的三大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