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由27個成員國所組成,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為歐盟四大核心成員國,組織成立的宗旨是希望透過多元一體的形式,促進歐陸各國和平,避免無謂的戰爭興起,以及藉由共同市場的概念,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合作關係。1993年生效的《馬斯垂克條約》和1997年生效的《穩定與增長公約》皆規定:1) 各國的年度財政赤字不得超過GDP的3% 2) 各國政府負債不得超過GDP的60%M平方以上述兩個數字做為歐盟各國的體質狀況。歐盟採行同一套利率政策,經濟體質較為不好的國家處於劣勢,他們不能自行調整利率來調控經濟,只能依賴政府透過公共支出,最後導致諸多國家債臺高築。 次貸危機爆發後,體質較差的國家陸續開始出現無法償還債務、必須延期償還時間等現象。2009年希臘公債超過3000億歐元,佔GDP整體比例高達126.7%,巨額債務導致債信被三大信評機構接連降級,迫使希臘向歐盟與IMF申請援助,為整體歐債危機事件拉開序幕。不久,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義大利等國接連爆發債務危機,「歐豬五國」拖累歐盟整體經濟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政府赤字和負債水準不斷上升,逐漸影響歐盟組織整體的運作及發展,歐盟與IMF共出資7500億歐元,協助成員國脫離債務危機,而歐央行也在2011年~2016年透過降息、負利率、QE等寬鬆政策,試圖拯救歐元區疲弱的經濟狀況。觀察成員國債務/GDP%前三名為: 1.希臘、2.義大利、3.葡萄牙,距離馬斯垂克條約所規範的其中一項規定「政府負債不得超過GDP的60%」仍有很大努力的空間,各成員國債務水準成為每次風暴市場關注焦點。
政府預算餘額/GDP(橫軸,數值反轉):歐盟成員國必須每年提出未來的預算狀況,赤字不得超過GDP的3%。政府負債總額/GDP(縱軸):政府負債包含 1. currency and deposits 2. debt securities 3. Loans三項。不得超過GDP的60%,多數國家並未遵守。越往右上方,意味著該國債務與赤字佔GDP比重越高。
M平方透過各國負債及赤字狀況,帶大家瞭解歐洲債務風險。 看更多
經濟信心指數代表歐元區各國企業及消費者對景氣的看法。 看更多
歐洲指數需要觀察的重要基本面、籌碼指標。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