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平方統計 16 個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基準匯率的升降息變動,以觀察新興市場央行的動向,包括:台灣、南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印尼、越南、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南非、俄羅斯、土耳其。 體質較佳的經濟體(如台灣及南韓),有充裕外匯存底、經常帳長期呈現盈餘、外債占比低,央行在貨幣政策的操作上較偏向逆週期,也就是與成熟國家相似,在景氣衰退時降息、景氣過熱時升息。 然而體質較差的新興市場,外匯存底規模低、經常帳長期呈現赤字、外債占比高,景氣受到外資的波動劇烈,因此央行在遇到危機時,擔心大幅資本外逃、債務問題飆升、貨幣貶值引發惡性通膨等問題,較偏向順週期的市場操作,如同 2008 年金融海嘯、2011 年歐債危機、2014 年原物料崩盤、2016 年新興市場風暴、 2018 年貿易戰、2022 俄烏衝突,皆能看到多數新興市場央行進行升息。
經濟成長、貿易餘額穩定的新興國家將具有較強抵抗力。 看更多
美元升值時,輸入性通膨將造成新興市場央行壓力,須密切關注。 看更多
經常帳餘額、外匯存底、外債總額為評估新興市場面對美元多頭末端風險的重要指標。 看更多
新興市場為未來人口紅利趨勢,然並非所有國家皆是如此,每個國家都有其結構特色。 看更多
採購經理人指數反應新興市場對製造業及服務業預期的景氣預期。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