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原物料板塊輪番出現一次又一次的「上沖下洗」戲碼、創高後旋即大幅回檔,包括玉米、木材、鐵礦砂、鈀金等大宗商品,近期的能源危機也帶動天然氣、煤炭價格站上高位,進而支撐油價睽違 7 年後再度重返 $80 關卡。回歸檢視基本面,冬季氣候與反聖嬰現象對於能源市場的影響為何?原油、天然氣中長期的供需展望以及風險時點該如何留意?本文帶你一次解讀!
本文重點:
加入 MM PRO 看本文關鍵重點 !!
近期原油 與 天然氣 的漲勢強勁,考量到能源消費具有高度季節性,像是住宅、商業用途的冬季(10 月~隔年 3 月)天然氣用量通常是其餘月份加總的 2~3 倍,而 蒸餾油 作為原油的主要下游終端產品之一,也可用作家庭、辦公大樓的取暖用熱燃油,因此冬季氣候展望、取暖需求就成為能源板塊的關注重點。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轄下的氣候預測中心(CPC),在 10 / 14 最新發佈的聖嬰現象機率預報中,預期今年 12 月至明年 2 月有高達 87% 的機率發生反聖嬰現象(La Niña),直到 2022 年春季才會結束,顯示今年北半球的冬季強度可能增強,再度加深市場對於能源價格高漲的擔憂。因此,以下 M 平方就將針對 CPC 與 EIA 兩大報告內容中的面向分析冬季能源市場展望:(1)氣候面:反聖嬰現象過往對於能源市場的衝擊?如何影響今年美國冬季氣候?(2)庫存面:天然氣與原油未來 1 ~ 2 季的庫存走勢,以及需要留意的供需反轉時點。
建議閱讀:【總經 Spotlight】天然氣價格飆漲,能源危機不代表通膨危機
一、全球連續第二年發展反聖嬰現象,美國冬季取暖需求有望上升
「反聖嬰」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表面溫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異常寒冷的現象:當信風轉強並將更多海水吹向西太平洋,造成西部海溫升高、氣壓下降,同時東部表層海水透過海底的湧升流補充,使得東太平洋海溫降低、氣壓上升,整體熱帶太平洋就會呈現「西暖東冷」的情形。
一般而言,反聖嬰現象能夠造成全球性的溫度及降雨變化,例如: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南美洲北部的雨量增加,巴西南部、阿根廷、美國南部面臨乾旱,加拿大、美國西北部則容易出現濕冷氣候,進而提振能源商品(如天然氣)用作取暖的需求,像是 1998~2000 年、2007~2008 年、2017~2018 年的反聖嬰現象出現後,都曾造成 天然氣庫存 快速下滑至五年均值以下,帶動 美國-亨利港天然氣期貨價格 走出一波強勁行情。
不過,每一次的反聖嬰現象都有不同的強度與影響。當 ONI 指數 連續 5 個月低於 -0.5℃,即定義該段時期發生反聖嬰現象,並可以再將反聖嬰強度細分為:弱(-0.5℃ 至 -0.9℃)、中等(-1.0℃ 至 -1.4℃)、強(-1.5℃ 至 -1.9℃)、極強(≦ -2℃),舉例而言,1998~2000 年、2007~2008 年皆屬於強反聖嬰,因為兩次事件中分別出現 -1.7℃ 與 -1.6℃ 的極值。根據 CPC 最新預測,本次反聖嬰有近六成機率屬於「中等」強度,我們也整理出七個國際主要氣象機構對於未來四個月的東太平洋海表面溫度異常預測,可以發現今年 11 月至明年 1 月的平均值皆將落在 -1.0℃ 以下。如果預測屬實,這意味著全球將連續第二年發展中等強度的反聖嬰,屬於 2010/11 冬季以來最強烈的程度。
註:ONI(Oceanic Niño Index)指數,是 3 個月移動平均的 Niño 3.4(赤道中太平洋海域 [5°N-5°S, 120°-170°W] )區域的海表面溫度異常值。異常值 = 實際值 - 平均值。
註:BOM(澳洲氣象局)、CanSIPS(加拿大季節和年度預報系統)、ECMWF(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JMA(日本氣象廳)、Météo-France(法國氣象局)、NASA(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回頭來看,反聖嬰現象到底會如何影響今年美國冬季氣候?在 EIA 最新發佈的「冬季燃料展望」(Winter Fuels Outlook)中,預期 2021/22 冬季的熱度日(HDD / Heating degree days,數值越高、氣溫越冷、取暖需求越大)將達到 3,620,較先前預估值(3,643)略微下降,但仍高於十年平均(3,582)與去年同期(3,529),顯示發生寒冬的可能。雖然天氣預報屬於機率科學,勢必帶有不確定性,但是過去五年冬季實際 HDD 數值皆落在 EIA 預估值的 ± 10% 區間之內。
另一方面,根據 CPC 最新發布的美國冬季展望,可以看到「西北溼冷、東南乾熱」的典型反聖嬰型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東北部有可能出現高於平均的降雨 / 降雪量,而該地(包括新英格蘭地區、紐約、賓州)恰好是使用熱燃油作為取暖燃料的主要區域,因此也有望增加今年冬季的用油需求。
二、天然氣庫存將於明年 Q1 落底回升,原油供需反轉時點延後、蒸餾油成關注重點
基本情境下,明年 2 月天然氣庫存滑落至五年均值以下、冬季天然氣基本面強,之後轉弱
根據 EIA 10 月份的冬季燃料展望,預期 美國天然氣庫存 將在 10 月底達到 3.6 兆立方英呎(Tcf)、低於 五年均值 的 4.8 %,進入傳統「提取季節」(withdrawal season)後,天然氣需求轉強、消耗庫存,並在明年 2、3 月與五年均值差異達到極值(低於 2017~2021 年同期均值的 -13%、-12%,為 2019 年 Q2 以來最大差距),將是 2019 年 Q2 以來最大的均值偏離幅度,支撐天然氣冬季基本面。然而,隨著時序來到明年 Q2、Q3,天然氣將回歸「注入季節」(injection season),庫存開始又往 5 年均值靠攏,基本面逐漸轉弱。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 MM 聯準會特輯】FOMC 會後經濟預測 ((法人版)),6/19 線上直播! 點我前往
【 MM Podcast 】大師列車特輯 ft.尹相志|你還不夠了解 AI 點我收聽
【廣告合作】安聯台灣科技基金,一舉掌握人工智慧所帶來的無限商機。使用專屬優惠碼【 23A7FJXV5T 】完成開戶者,可獲得 10 張基金定期定額 0% 手續費優惠券! 點我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