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各國製造業 PMI 走勢走向分歧,庫存回補是否來到末端?美債殖利率再度跌破 1.2%,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如何看待下半年展望三大訊號?

本文重點:

加入 MM PRO 看本文關鍵重點 !!


自去年中以來,製造業循環 上升週期已接近一年,而近期也看到各國製造業 PMI 走勢逐漸出現分歧,包括 7 月 美國 ISM 製造業指數 仍維持在接近 60 的水準、德國製造業 PMI 再度上揚、台灣 亦站穩 65 水平,然反觀 中國官方製造業 PMI 回落至接近榮枯線水準,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則滑落至 50 以下,與此同時,10 年期美債殖利率 於 8/2 再度跌破 1.20%,再度創下今年 2 月以來低點,以下為 M 平方分析:

一、製造業上升週期進入中後段,各區域出現差異

全球供應鏈於去年以來皆維持緊張,以至於缺料狀況嚴重、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問題。然近期已出現微幅緩解的跡象,觀察 上海出口集裝箱指數 雖持續創高,但從年增率來看,已轉向高檔震盪;美國及台灣供應商交貨時間則亦出現連續兩個月下滑至 72.5(前 75.1)及 68.5(前 71.6),整體而言,供應鏈狀況仍相對緊張,但可從 ISM 製造業指數中廠商回報交貨時間組成多由增加轉移至持平,觀察到狀況有逐漸在改善。

供應商交付

而從 新訂單及存貨 則可以看到廠商如何反應,從過去經驗可以看到,以美國為例,製造業循環步入上升週期,整體 存貨 首先見到低點,隨後庫存回補遞延至下游客戶端存貨,使下游客戶端存貨依舊下滑,支撐領先指標新訂單仍在高檔(目前)。一直到庫存回補至需求不再時,才確認客戶端存貨開始顯著向上,訂單滑落,走向去庫存循環的下降週期,其趨勢於復甦段更為明顯。

新訂單

簡單可以從三個區域的新訂單減去客戶端存貨作為判斷。美國新訂單維持在 64.9(前 66.0)高檔,而更重要的是客戶端存貨再創新低,來到 25(前 30.8),兩者差額創高支撐製造業循環。台灣新訂單則再度上揚至 67.8(前 64.7),客戶端存貨 同步回到榮枯線上的 51.8(前 44.9),中國則在 新訂單及成品庫存(客戶端存貨) 皆表現弱勢,新訂單自去年 11 月以來持續滑落至最新 50.9(前 51.9),本月成品庫存回升至 47.6(前 47.1)。三者新訂單與客戶端存貨差值可以看到美國製造業依舊強勁、台灣高檔、中國轉弱,整合出兩個結論:1)以美國為主的製造業終端需求依舊非常強勁、2)以中國為主的製造供應端則庫存開始堆積。

客戶庫存

整體而言,製造業循環 在需求仍強勁之下延續至 Q3 無虞,隨供應鏈逐步緩解,各國數據不如去年全面新訂單創高、庫存創低的狀況,反而走向分歧。而循環上升週期至中後段,原物料及新興市場等偏向上游板塊預計率先反應勝率降低(如本次的中國數據),佈局上以先前因上游缺料無法出貨、毛利率壓縮的廠商逐步受惠(如因車用晶片持續造成 訂單與生產缺口 擴大的德國)以及消費仍有動能的終端國家(美國)


二、美國財政部 Q3 美債發行量確定縮減,持續壓抑長端殖利率

台灣時間 8/3(三)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市場融資預估(Marketable Borrowing Estimates),受到債務上限於 7 月底正式到期影響,財政部不但 Q2 發債融資量比預期減少約 1,430 億至 3,190 億(原預期為 4,630 億)以外,更進一步下修最新 Q3 發債融資量至 6,730 億(原:8,210 億),降幅約 1,480 億,而首次宣布的 Q4 發債融資量為 7,030 億,則高於過去幾年同期水準。而受到 發債融資量 的下修影響,公布當天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 最低觸及 1.156%,如 M 平方 最新月報 所述,受到民主、共和黨財政討論延宕影響,債務上限討論、發債量回升時間點也被延後,並持續在 Q3 給予長端美債殖利率壓抑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年繳訂閱送課程
享 M 平方完整服務
無限次圖表瀏覽

一手掌握全球投資
商品的關鍵指數

獨家焦點報告

每月約 6 ~ 8 篇獨家
重大事件 / 數據分析快報

研究工具箱

自製關鍵圖表
回測績效

最專業的總經社群

用戶秘密指標
觀點分享

【行情快報】股市正常回檔還是逃命波?獨家指標秒懂趨勢! 【行情快報】台積電 Q2 營收財測再創高,展望中僅 AI 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