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繼上次 20 大開幕時,我們探討了中國過去以來的經濟結構性問題,包括過量基建、地產高庫存、地方政府高槓桿等,以及 20 大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規劃,到目前確認了政治局常委名單,並通過了 20 大報告內容,以及近期部門和官員的動作,其目標和影響本文將帶您重點解析。

本文重點:


加入 MM PRO 看本文關鍵重點 !!


本週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 10 月月中數據,可看到因疫情頻起以及防疫政策衝擊下多數回落,社零消費 再度跌入負增長 -0.5%(前 2.5%),本作為支撐的汽車零售 快速下滑至 3.9%(前 14.2%),反映政策效果遞減工業增加值 年增回落至 5%(前 6.3%)顯示生產活動放緩,固定投資 年增持平 5.8 % (前 5.9 %),主要靠基建國有企業 繼續作為支撐,國企年增上升至 10.8%(前 10.6%),但民間投資卻繼續下滑 1.6%(前 2%),反映我們短評持續提到的國進民退趨勢持續。

房地產景氣 持續低迷衝擊內需下,也迫使人行和銀保監會於 11/11 推出 16 項措施來穩定 房市需求房企融資環境,官方也釋出放鬆防疫政策的訊息,而在中國經濟放緩之際,我們又該如何觀察 20 大以後的政策方向以及可能的問題點?


一、 20 大後的政策聚焦消費與產業升級,中國政府想要解決什麼?

作為中國五年一次最重要的 20 大會議結束後,除了關注在人事上的重大變化外,會議上所點出的長期目標也是未來預判中國政策以及經濟走勢的重點,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內部及外部問題,中國政策上主要有兩個大方向,對「內需消費」以及「產業」進行升級,而作法包括以下幾點:

  1. 解決居民貧富不均貧富不均 是中國政府認為壓抑其內需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瑞信《 2021 年全球財富報告》,中國的財富堅尼系數從 2000 年的 0.599 上升至 2020 年的 0.704,以及胡潤研究所的《 2021 年財富報告》統計中,被視為富裕家庭(擁有 600 萬人民幣以上淨資產)的戶數在全中國僅只有 735 萬戶,占比中國全國戶數不到 2%,可明顯看出中國在資產財富分配上的嚴重不均,也因此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標,為了設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並規範企業和個人的財富累積機制。

  2. 解決家庭財富積壓在房地產:從中國家庭的資產負債來看,負債中多以房貸為主,占比達 75.9%,而消費貸僅佔不到三成;資產端也多以住房為主(59.1%),現金資產較少,反映中國家庭不管是的財富或負債都緊繫著房地產,而這也導致很大部分的消費動能被房貸擠壓掉,且房市景氣的波動明顯影響到居民的 消費信心,這也是為何中國持續堅持房住不炒,希望房地產平穩合理地發展,避免民眾再度於房地產上加槓桿。

  3. 解決人口問題:因 人口結構 邁向老齡化社會加上低生育率,中國面臨著長線消費力和勞動力轉弱的隱憂,因此減緩育兒負擔來提高生育率也是目前中國的首要方針之一,包括降低稅費、提高社保支持等;面對老齡化所可能產生的社會問題,也要進一步推動中高端醫療和養老服務升級。

  4. 雙碳目標與基建升級:透過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建立綠色能源體系,為中國未來要發展新經濟作布局,同時強化 基建需求 以刺激目前的經濟動能,甚至財政部已開始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給各地方政府,也包括一般債額度,資金也將用在支持交通、新能源和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

  5. 科教興國:在中美科技戰升溫下,中國為了突破美國在先進技術卡脖子的窘境,20 大後除了要推動科教興國戰略以強化科技教育外,也提到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說明了過去以市場為主導的科技發展模式將在未來演變為以「國家計畫」為主導的發展路徑,可預見後續將有更多補貼政策和資金投入政府支持的新戰略產業領域,包括 AI 、量子計算機、半導體、電動車、新能源等。

20 大的政策目標

上篇文章 中,我們也探討中國長期過量基建、產能過剩、庫存以及槓桿過高的結構性問題,以及 2015 年至今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三大政策試圖解決上述問題。而本次中國政府一系列的政策路徑,我們發現聚焦消費以及產業升級的背後,實質上是希望解決長期以來經濟結構的痛點,也就是根本的 人口成長 趨緩、貧富差距導致內需無法消耗產能的問題。但看似合理的發展戰略下,卻有著許多難解的矛盾,下段我們也將詳述中國在進行消費以及產業升級的同時,面臨到哪些舊問題以及新出現的困境。

中國長期結構困境


二、中國當前經濟與政策矛盾:舊問題與新困境

1. 舊問題:政策不斷走回老路,房地產救與不救的矛盾

我們第一段有提到中國在內需上的問題之一,就是居民財富和企業資金過度集中在房地產上,而這也是 2020 年推出三條紅線想要解決的,限制 房企融資 以壓抑 過度擴張 的房企,透過趨嚴的限購政策限制購房需求,藉此達到穩定 房價 的目標,但最終結果是造成中國房企的快速 暴雷,房地產景氣和房價大幅回落,造成了後續 投資動能 下滑、居民財富 縮水以及地方政府財政赤字惡化。也因此自今年年初以來,各地開始鬆綁房市政策,包括放寬限購限售、降低房貸首付比等,甚至到最近人行開始動用融資渠道的第二支箭「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以及推出 16 條措施來穩定房市。

從這點我們可以發現,短中期中國並無法擺脫過去在經濟放緩時 依賴房地產和投資 的慣性,而刺激房市的同時卻意味著地方政府和居民的 槓桿 將再次同步增加,除了國務院在 8 月加碼今年的金融工具額度和專項債限額外,第一段也提到近期財政部已向各地方政府下達了 2023 年提前批專項債的額度,這都將造成地方政府的債務和赤字進一步增長,並不利於後續發展更多新型基建。而目前中國政府繼續加強托底房地產,雖然有機會緩和房地產的跌勢,但資金若再次流入房市,也會讓地方政府和居民繼續在房地產增加槓桿,並擠壓到消費和其他領域的投資。

資金再度流入房市

2. 新困境:清零政策不確定性,共同富裕的資源浪費如何解決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面對龐大的人口,政策遲遲無法跟進海外各國與疫情共存的腳步,中短期再度限制了 內需消費 的回溫。就消費面來看,除了 房市低迷壓抑居民財富 外,今年衝擊消費最大的就在防疫政策,除了對企業的預期造成破壞,也讓居民比過去更傾向於儲蓄以備未來的不確定性。若觀察到 就業市場,中國 31 城失業率已連兩個月攀升至 6%(前 5.8%),青年失業率仍維持在高檔 17.9%(前 17.9%),導致持續行為難以逆轉。也因此在 11/11 時政府開始提出防疫政策的優化措施,包括對密接者以及入境人士的隔離天數由「 7+3 」調整為「 5+3 」、風險區調整為「高、低」兩類等,反映中國有意要把嚴格的防疫政策逐漸放寬,或許能夠激發短中期出現消費潮,以緩解目前的內需消費壓力,但在官方仍繼續堅持清零路徑以及近期 確診案例 再度創高下,短期疫情衝擊仍難以緩解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年繳訂閱送課程
享 M 平方完整服務
無限次圖表瀏覽

一手掌握全球投資
商品的關鍵指數

獨家焦點報告

每月約 6 ~ 8 篇獨家
重大事件 / 數據分析快報

研究工具箱

自製關鍵圖表
回測績效

最專業的總經社群

用戶秘密指標
觀點分享

【行情快報】陸股本益比歷史低檔!抄底機會還是價值陷阱? 【行情快報】銷量衝高股價卻疲軟?一次看中國電動車的困局與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