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all,
烏俄風波轉向拖延,各大股市則在 3 月份出現顯著反彈,截至 3/29,以先前跌深的美股(S&P 500 +5.9% 、那斯達克 +6.3%)、日經 +6.5% 漲幅最為明顯。此外,在各大央行轉向鷹派的過程中,美元指數 攀升至 98 之上、10 年期公債殖利率 一度上漲至 2.5% 引發各式債券價格下跌,原物料則延續高檔震盪,WTI 原油期貨 上漲 +6.6%、鐵礦砂 +5.7%。
烏俄風暴是否最壞狀況過了?其實我一直認為無論風暴有無發生,並不改變經濟於今年必須做出調整的過程,它就像是催化劑,加速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下方分為兩個方向描述今年面臨的挑戰與長線看法。
一、三大因素:經濟、物價、利率對焦持續,行情波動依舊存在。
經濟方面,2 月的 美國零售金額 雖然創高,但多為物價灌水所致,扣除物價的商品消費金額其實一直處於震盪,年增持續走緩,搭配製造業循環走疲時間點預計落在今年 Q2 ~ Q3,商品消費勢必在 3 月基期墊高過後顯著趨緩。而物價的攀升也加深上述衝擊,烏俄風暴使 5 年期美債平衡通膨率 直接噴出,克里夫蘭即時 CPI 預測 3 月將再走高至 8.4%。
而通膨無法對焦,利率自然無法對焦,在 3/17 聯準會公布點陣圖今年升息 7 碼後,市場並不買單,FedWatch 升息 9 ~ 11 碼的機率超過 8 成。在經濟、通膨、利率均無法對焦的情況下,行情波動預計也將持續來回震盪,藉此洗掉泡沫、重新調整疫情過後創造出的過度寬鬆與成長。
二、長線到底如何?有沒有停滯性通膨?今年的回檔是否有長線趨勢保護?
市場大量探討烏俄風暴促使停滯性通膨的機會,我們仍認為機率不大。根據過往 70 年經驗,每次造成全球原油缺口 6% 以上,才可能造成嚴重通膨且經濟長期衰退的疑慮,而現今俄羅斯整體出口產能雖佔全球 7%,但真正對其實施禁運的英、美、澳、加合計大約 100 萬桶,加計間接運送問題衝擊共約 200~300 萬桶,僅佔全球供給的 1~3%,且此刻佔俄羅斯出口比重 50% 之上的歐洲(英除外)一直都未進行禁運表態。
除此之外,商品消費雖然面臨趨緩,但美國、歐洲、日本等地佔比更高的服務消費基期尚低,今年依舊具有成長力道,支撐該些地區 GDP 年增不至於出現衰退,並且,以美國而言,長線就業結構正在改善當中,勞動參與人口 於近期大幅增加,申請失業金的人數 也創近年新低,顯示烏俄對經濟的衝擊屬於短期。上述收斂出最重要的重點,真正可能引發衰退的因素:服務消費衰退、就業結構惡化,或更大幅度的原油供給衝擊(如歐洲禁運等),上述三者至今未見,衰退機率就低。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全球投資者養成計劃】主題一即將上線!參與 12/05 課前直播並購課,即可獲得「經濟時事思維架構筆記」 立即加入>>
【 展望 2024 系列 】明年 11 大全球總經趨勢解密,加入年繳訂閱再送線上展望門票! 立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