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股自 4 月中旬起開啟了新一輪上漲,統計截至 5/17 恆生指數、滬深 300 漲幅接近 17%、 6%,於本月進入技術性牛市,市場究竟嗅到了哪些政策信號?股市回升的延續性,是否具備經濟基本面支撐?
本文重點:
-
恆生指數、滬深 300 兩大陸港股指數,在 5 月雙雙升破素有牛熊分界線的 250 日均線,迎來技術性牛市。
-
近期接踵而來的政治局會議、資本市場新規及央行房市新政,讓市場再度嗅到積極信號,用於觀察內資動向的南向資金,3 ~ 4 月淨流入量創 2021 年 2 月來新高,成為驅動港股上漲的主要動力。
-
5/17 公佈的月度經濟數據顯示,4 月中國延續生產強、投資穩、消費慢復甦的平穩節奏,但車市銷售量價背離、企業利潤修復緩慢、居民儲蓄意願高等問題,顯示經濟結構中諸多隱憂仍在。
-
我們早在先前多篇快報、月報中便提及,陸港股在估值極低,製造業循環走升支撐下,最壞情況已過,築底向上的可能性正在提升,但建議在投資上仍以短期、少部位資金為佳,當前這樣的觀點是否發生變化?
加入 MM 訂閱會員 看全文 !!
4/12 中國國務院發佈新版國九條政策後,滬深 300、恆生指數開啟顯著反彈,4/19 政府再度祭出《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港股全面開啟了今年第二輪漲勢;五一休市期間,政治局會議全文通稿出台,推動陸、港股在首個開盤日(5/2、 5/6)再度跳漲 1.48%、 2.5%,並在 5 月雙雙升破素有牛熊分界線的 250 日均線,正式迎來技術性牛市。
與此同時,5/17 中國公佈了每月中旬最重要的 月度經濟數據,4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增 2.3%(前 3.1%),工業生產增加值年增 6.7%(前 4.5%)、固定資產投資年增 4.2%(前 4.5%),整體表現出「生產強、投資穩、消費慢復甦」的節奏,惟房市依然在谷底震盪,數據公佈當日,央行、國務院再度祭出新一輪房市新政。
我們在先前多篇快報、月報中提過,伴隨風險情緒釋放,陸港股在估值極低,製造業循環走升的支撐下,最壞情況已過,今年確實存在築底向上的可能性,但建議在投資上仍以短期、少部位資金為佳,當前這樣的觀點是否發生變化?通過對以下三個問題的解答,或許能有更有清楚的答案。
- 政策面看,近期市場究竟嗅到哪些積極的政策信號?
- 資金面看,驅動港股上漲的動力來自何方?
- 基本面看,股市回升的延續性,是否具備經濟數據支撐?
一、內資撐起半壁江山,政策持續釋出利多訊號
自 4 月以來,中國政府再度出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4/30 中國政府的最高決策中心: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並於 5/1 公佈會議全文通稿(詳見文章最後的附錄),針對本次帶動本輪陸港股反彈的一系列政策,我們從三個主要面向進行歸納:資本市場、財政刺激、房市政策。
1、資本市場:政策加持內資,吸引南向資金湧入港股
自去年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後,今年 4 月新一版的資本市場《國九條》新規出爐,在過去 20 年間,國務院共發佈過三次資本市場《國九條》新規,前兩次經驗顯示,新規發佈通常在陸港股相對低迷、極需刺激市場信心的階段,細看本次新規與前兩次的差異,主要集中在加強對股市異常波動的監管、擴大資本市場政治高度,同時更加重視內資對自本市場的挹注,國九條發佈後,4/19 中國證監會接續發佈《 5 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幾條分別為:
- 放寬港股通 ETF 產品交易範圍,讓人民幣投資人在港股中有更多商品選擇
- 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為人民幣投資人提供交易便利、規避匯率風險
- 支持內地龍頭企業赴港上市,提升港股融資地位和國際吸引力
可以發現,相關政策公佈後,用於觀察中國內資動向的 南向資金(多為中國境內的人民幣資金),在 3、 4 兩個月的淨流入總量創下 2021 年 2 月來新高,5 月後的日流入量也持穩歷史同期高位,成為驅動港股本波上漲的主要動力來源。
2、財政:加速國債發行,維持高強度財政支出
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保持較高財政支出強度,財政部於 5/13 跟進宣佈,特別國債首次發行日定於 17 日,並在後續六個月內陸續發完,而針對去年 10 月底增發的萬億國債,發改委在 4/17 要求資金到位後所有項目 6 月底前開工,由於特別國債的發行並未列入官方財政赤字率中,故 M平方在之前的 投資月報 中,根據中國財政中「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兩大帳本的收支預算缺口,算出今年廣義財政赤字率大幅升高至 8.2%,財政擴張力道預計不小,與政治局會議的財政擴張表態呼應。
3、房地產:政治局要求加強協助房市去庫存、增加住房需求
近期,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及部分熱門二線城市,相繼全面或部分解除了限購政策,5/17 央行宣佈,全面取消全國房貸利率政策下限,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再下調五個百分點,同時,央行另設立 3000 億貸款供地方政府、國企收購商品房庫存,用作社會住宅儲備,該舉措一面能清理 庫存、修復建商資金鏈,另一面可推動擁有二手房資源的居民以舊換新,目前,南京、廣東佛山市等地政府已開始實施,曾在 2021 年初領先業界看空恆大的瑞銀地產首席分析師 John Lam,也在最近採訪中表示:考慮到政府的支持,我們對中國房地產業變得更加樂觀,2025 年房市供需有望回歸歷史均衡。
進一步觀察人民銀行的定向撥款工具,Q1 保交樓、房企紓困、社會住宅購置等專項撥款加速,較去年 Q4 增加了 30 億、 209 億及 20 億元;此外,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數據也顯示,Q1 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 餘額總量、年增率雙雙回升,整體而言,在一系列政策提振下,使得內房股成為驅動本輪港股行情的主力之一,惟回升動能的延續性,以及 居民房屋貸款 能否跟進好轉,還需時間觀察。
二、經濟基本面持續回穩,關注企業獲利何時傳遞
政策面持續釋放積極信號,資金面亦有境內人民幣為代表的南向資金加持,經濟基本面的數據是否跟進出現好轉,也是判斷陸港股回升是否具備延續性的關鍵。
1、居民消費緩慢復甦,車市拖累並非因買氣滑落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年度展望影音】120 分鐘全面掌握 AI 與川普世代下,全球經濟展望與投資策略! 立即加入>>
【MM Podcast】知識點特輯 ft. 鏈習生腦哥|10 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浪潮? 立即收聽>>
【MM Podcast】After Meeting EP. 149|中國見底了嗎?印度見頂了嗎? 立即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