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M 一週盤前】拜登強化科技禁令作告別禮,中國反手一波礦物管制,鮑威爾講話激勵美股創高,MM 研究員帶你回顧過往一週發生的大事,3 分鐘速讀市場!

【活動即將結束】最後提醒,Prime 年繳送產業活動即將結束!活動後,我們將暫時關閉產業平台「獲取通道」,不再開放新戶領取(以保障活動用戶權益)。歡迎把握最後機會加入!把握最後機會

file


上週市場行情

上週全球股市延續震盪上行,S&P 500 在科技巨頭漲幅帶動下,站上 6,000 點大關後續創新高,歐亞股市表現也皆向好,台灣加權指數漲幅逾 4%,而近期相對疲軟的歐股也回升至區間高點,唯獨韓國 KOSPI 受戒嚴之亂小幅下跌。債市與匯市方面,美元轉向震盪至 106,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則連續第二週走軟,回落至靠近 4.15% 的水準,原物料走勢中,即便 OPEC+ 宣布延後增產,油價依舊未有起色。

行情圖

資料統計期間:2024/12/2 ~ 2024/12/6
備註:美金 / 台幣、美金 / 日圓屬於美式報價,當數字下跌代表台幣、日圓相對美元升值


上週大事回顧

【美國】 非農就業如期回升,鮑威爾稱降息可更中性謹慎

  • 12/5 凌晨 Powell 談話中提到經濟目前處於良好位置,與 9 月首次降息時相比,經濟下行風險有所降低,認為聯準會在降低利率、走向更加中性的道路上,能夠以更謹慎的步伐前進。

  • 美國 10 月 非農就業月增 22.7 萬,同時上修前值,前兩個月月增累計上修 5.6 萬。觀察 細項,製造業的回彈幾乎完全由交通運輸設備所貢獻,反映罷工工人的回歸,以及颶風衝擊的消退。然相較於非農的回穩,家庭調查中,失業率則小幅上升至 4.2%(前 4.1%),主要受到近 3 個月 勞動參與率 持續下滑至 62.5%,非勞動力人口開始堆積所影響。

  • 12/6 非農數據公佈當日,美元指數 反彈 0.33%,本週漲幅 0.30%,10 年期美債殖利率 則下跌 2.90bp ,本週跌幅為 2.91bp。而受失業率與勞參率的影響,FedWatch 預期 12 月降息機率來到 8 成。

非農

【全球】拜登強化半導體管制作告別禮,中國反手一波礦物管制

  • 12/2(一),拜登政府祭出了 3 年內第 3 輪的科技禁令:

    • 新增半導體產品出口管制:高頻寬記憶體 HBM 、先進 DRAM。
    • 新增設備和軟體出口管制:包含 24 種先進製程所需的設備,以及 3 種能開發先進製程晶片的 EDA 軟體。
    • 新增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新增 140 家公司,主要為中國的晶圓製造商、設備商、 EDA 軟體商,和從事半導體產業投資的資本公司,限制這些企業購買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
    • 升級長臂管轄範圍:受管製之產品或設備,只要其部件或技術有任何一點成分源自美國,即使最終產品在第三國生產,只要它被出口到中國,就要受禁令管制。
  • 12/3(二),中國商務部隨即宣佈反制措施:

    • 原則上禁止鎵、鍺、銻、超硬材料的對美國出口
    • 對美國的石墨出口,則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最終用途審查
  • 中美雙方本次操作,持續應證科技封鎖升級下,中美針對尖端技術的互相制衡,以及關鍵礦產的爭奪,尤其上週川普公佈內閣人選,多數人對貿易限制看法偏向鷹派,可預期後續科技戰也高機率延續。

  • 延伸閱讀:【展望 2025 系列五】川普 2.0 關稅大戰,美中爭奪下台灣的關鍵角色!

半導體銷售

【原油】 OPEC+ 五度推遲、自主減產計劃延至明年 Q1 底,油價續弱

  • OPEC+ 部長級會議 再度推遲增產計劃,最早應於今年 Q4 實行的 220 萬桶的自主減產措施退場,預計將延後至 2025 年 Q2 至 2026 年 Q3 期間逐步執行。 2023 年 4 月宣布的 166 萬桶額外減產量,以及 2024 年 6 月宣布調整的總體官方生產配額(3,972.5 萬桶),則將從 2025 年底延長至 2026 年底。

  • 儘管 OPEC+ 坐擁將近 600 萬桶的 閒置產能,但考量到疫情過後全球傳統能源消費增速趨緩,2025 年油市恐呈現供過於求、庫存堆積的格局,延長減產消息對於油價提振效果有限,會議過後油價保持弱勢震盪。

原油

【製造業】 11 月美中台製造業 PMI 動能具韌性

PMI


研究員在看

【台灣】科技戰、貿易戰下,外銷訂單轉向美國、東協

  • 自 2018 年起,川普首任任期對中國發起了規模空前的貿易戰,今年 11/25 川普第二任任期尚未開啟,就在社群發文表示,將首先對加拿大、墨西哥課徵 25% 關稅,並對中國額外課徵 10% 關稅,而對於試圖去美元化的金磚國家,川普也在 12/1 威脅要課徵 100% 關稅,這些熟悉的動作不禁讓市場夢回 2018 年。

  • 我們試圖透過下面兩篇文章,釐清川普「高調」的貿易戰思路,以及其下一步動作和影響,我們認為川普威脅「全面關稅」的最壞情境,可能性不高且衝擊可控,但在地緣紛擾下,製造業供應鏈加速向中國以外區域分散,也是勢在必行的趨勢,尤其可以看到,專注於電子產業鏈的台灣,外銷訂單 已開始大量的轉往東協、美國。

延伸閱讀:【展望 2025 系列五】川普 2.0 關稅大戰,美中爭奪下台灣的關鍵角色! 延伸閱讀:【展望 2025 系列二】川普貿易戰 2.0 開打?供應鏈體系碰撞獨家解密!

外銷訂單


本週關注重點

本週將公佈 12 月台灣出口(12/9 一)、澳洲和歐元區利率決策(12/10 二、 12/12 四)、三大能源機構月報(12/11 三、 12/12 四),以及 11 月美國 CPI(12/11 三)。

  • 台灣出口:本週一(12/9),將公佈 11 月台灣出口數據。輝達 Blackwell 晶片量產帶動 AI 和高效運算需求熱絡,11 月製造業 PMI 連兩月回升,領先指標外銷訂單 10 月增速 4.9% 略高於前值,預期出口增速也有望保持 5% ~ 9%(前 8.4%)高個位數增長,總金額預估在 393 ~ 408 億美元。

登入看完整文章

【MM一週盤前】美國核心 CPI 順利放緩,本週聚焦台灣外銷訂單! (2025-01-19) 【 MM 一週盤前】美國非農大超預期,本週決戰台積電法說會!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