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給予全球對等關稅 90 天豁免期,讓市場暫時鬆了一口氣,然而, 90 天後的劇本如何演繹,以及半導體國安調查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成為驚弓之鳥,在豁免期期間,全球廠商如何為可能到來的關稅屠刀作預備?在搶出口、搶補庫情緒下,如何解讀往後 1 ~ 2 季的經濟數據?中美之間近乎畸形的關稅報復,將對手機電子、紡織傳產等中美貿易的重點產業,造成何種衝擊?
本文重點:
-
各項企業問券調查指標、經濟數據皆顯示,全球廠商已開始反饋關稅壓力,搶出口、搶補庫、轉單等皆已實質性啟動,這對 M平方一直強調的製造業週期、庫存循環而言,代表著什麼?2018 年的中美貿易戰,是否有能夠讓我們借鑒的地方?
-
當前,中美之間進入畸形的貿易報復階段,哪些產業處於風暴眼?位在相關產業的廠商,他們的利潤可能收到多大程度的衝擊?
-
長期看,伴隨中美在經貿、科技領域加速脫鉤,全球供應鏈逐步圍繞中國、美國,形成兩極格局,是否已有實際的經濟數據、產業案例反映這一事實?
加入 MM 訂閱會員 看全文 !!
儘管 4/2 的全球關稅得到 90 天的短暫豁免,電子產品也暫時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然而,90 天後關稅重新降臨的可能性,以及正在進行調查的半導體國安調查,仍使得關稅如同一把懸在全球廠商頭上、隨時可能落下的屠刀,全球主要地區股市,也尚未從 4/3 ~ 4/7 的關稅血洗日中緩過神來。
當前,全球廠商在關稅前的搶出口、搶補庫已實質性發生,這是否會打亂製造業週期原本的路徑?中美間愈演愈烈的貿易報復,以及過往供應鏈移轉重鎮越南被加徵的巨額關稅,將使哪些產業遭受衝擊?
一、關稅威脅下廠商加急拉貨,打亂製造業週期路徑
1. 各項調查顯示,企業已開始反饋關稅壓力
首先觀察到一些調查類屬性的企業訪談,里奇蒙聯儲 3 月底的 CFO 問卷調查顯示,逾 30% 的公司財務主管提及最多的擔憂就是關稅,提及比例大幅超出去年 Q4 的 8.3% ,這樣的趨勢,也同步反映在下圖中,Q1 美國財報電話會議的關鍵字提及次數,與關稅、衰退有關的字眼有明顯的攀升。
同時在下圖二中,費城聯儲最新 4 月的製造業調查顯示,企業對物價的預期也持續攀升,創下 2022 年 7 月高點,而 2018 年初第一輪貿易戰全面部開打前,這份調查中的物價預期也有同樣加速攀升的趨勢,因此本次調查問卷的特殊問題(Special Question),也特別集中在對物價的反饋,有高達 19.2% 企業認為中間品會上漲、 32.3% 企業認為原材料會上漲,採購成本都至少上升 3% ~ 4% 。
整體而言,製造業在 90 天過渡期以及中美不確地性不斷升溫的情況下,廠商行為開始出現改變,我們可以透過 4/14 高盛公佈的一份企業調查來看,主要關注到幾個面向的調整:
-
中國方面的訂單調整 根據此份調查估計,41% 的受訪廠商認為,他們中國工廠超過 50% 的訂單將受到影響(高影響,包括完全停止出貨的情況),36% 的廠商認為,20% 以內的訂單將受到影響。在中美關稅尚無法斷定何時會有所緩解的情況下,過渡期間廠商將中國輸往美國的訂單加速移轉是可以預想的狀況,這也已經反映在近期的出口數據表現。
-
價格的重新定價 價格轉嫁方面,截至 4 月 14 日當週,在高盛訪問調查的企業中,已有 60% 的比例開始與美國客戶或進口商重新討論定價,尤其是非必需消費品、電子產品設備製造商,而在對等關稅的 90 天豁免期內,這些廠商的東南亞工廠得到大量加急訂單,顯示終端客戶正緊急儲備低成本庫存,以抵禦衝擊。
-
轉單的可能 值得關注的是,高盛訪問的廠商中,有 20% 正在利用境外生產設施,替代原本來自中國的出貨,我們認為,在接下來的一段期間內,廠商會加速把原來從將中國工廠的美國訂單,盡可能轉由其他地方替代,以避免畸形關稅對獲利的侵蝕,其中包括鞋類、服裝紡織等傳產可能會宜轉至東南亞及印度,消費性電子相關將由台、日、韓、印吸收,原料藥部分則倚賴歐洲及印度。
2. 這對製造業週期代表什麼?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Q3 MM 全球經濟展望】穿越川普政策噪音:重新定錨長線投資邏輯,觀看回放至 8/31,點我複習

【MM Podcast】 After Meeting EP. 167|快去收信!川普關稅全球還怕嗎? 立即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