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經 M 平方最新推出的 【 ETF 全球投資教戰守則】 影音課程中,分為上集:必修攻略 + 下集:進階循環運用,成功解鎖的筆記電子書內容究竟有多豐富?話不多說,搶先釋出 4 個小部分讓各位細細品嚐,若想看完整課程及電子書內容,請把握 12/31 前的早鳥優惠價格!馬上購買
搶先看 1、ETF 的五大資產類別
搶先看 2、如何購買全球 ETF?五大平台比一比
搶先看 3、ETF 五大迷思之一:高股息 = 高報酬嗎?
搶先看 4、什麼是經濟循環投資?
|以下內容為講師實際授課內容|
搶先看 1、ETF 的五大資產類別
▌ETF 可從資產類別與發行商進行分類
事實上,ETF 並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分類標準,不同發行商都有各自的分類方式,而根據我們的觀察,「資產類別」是最常被採納的依據,包括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以及比較小眾的外匯型、另類資產(可轉債、優先股、多空對衝策略等)。
根據 M 平方的 ETF 資料庫,我們按照數量與資產規模(AUM)計算不同資產類別的 ETF 市佔率,可以發現:股票型 ETF 不管在數量或是 AUM 都是最大宗,分別接近 7 成與 8 成。再來是債券型 ETF,佔比都在 2 成左右,因此股債相加起來的 AUM 就已經接近全市場 97%。其他類別當中,另類資產 ETF 數量雖然多,大約有 200 多檔,但是商品型 ETF 的資產規模比較大,佔總市值 2%;外匯型 ETF 則是在數量、AUM 上都是最小眾。 而在細部探討五大資產類別之前,我們先來認識 ETF 背後有哪些主要發行商。按照數量來看,許多發行商推出的量不多,可能僅發行 3 ~ 5 檔 ETF,所以整個市場的發行商數量很多,卻只有 iShares 在 ETF 發行數量上有超過 10% 的佔比。
然而,從 AUM 可以發現資金集中的程度,前四大發行商合計市佔率超過八成,分別是 iShares、Vanguard、SPDR 與 Invesco,其皆有各自過人之處:
目前市佔第一的 iShares,原本隸屬於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也是從 1990 年代就開始推動、創新 ETF 產品,後來在 2009 年被貝萊德(BlackRock)收購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第二名的 Vanguard(先鋒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創辦人為約翰伯格,發行了全球第一支追蹤 S&P 500 的指數型基金。第三大的 SPDR,背後則是 State Street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是美國現存第二古老、全球最大託管銀行。第四大的 Invesco(景順資產管理公司),則是全球最主要的獨立投資管理機構之一,一直以來透過收購競爭對手來快速成長。
▌ETF 可分為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外匯型、另類資產
我們整理出非常完整的 ETF 五大資產類別及其底下的子分類:
一、股票型 ETF:最常見的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分類,例如按照單一國家、地理區域(如北美、歐洲、亞太),或是按照市場開發程度(如成熟市場、新興市場)。此外,產業型 ETF 也很常見,例如科技股 ETF、金融股 ETF、能源股 ETF。第三大類股票型 ETF 則是因子 ETF(factor-based),例如規模因子(專門投資市值大或市值小的公司),或是投資股利較高、波動率較低、本益比較低的公司。近年亦興起特殊技術/趨勢(如電商、電動車、AI),可能同時橫跨多個產業分類,因此發行商也推出許多「主題型」ETF,讓投資人可以投資特定題材。
二、債券型 ETF:債券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高收債,當然也有投資非美國地區的國際公債、國際企業債、或是新興市場債等等。而如股票型 ETF 有 SPY、QQQ 這種投資全市場的產品,債券型 ETF 也有投資「總體債券市場」的 ETF,像是 AGG、BND 等商品。除了債券種類與投資地區,另一個常見的分類方式則是按照債券存續期間 (duration),也就是剩下多少時間才會到期。通常到期日在 1 年以下稱之為「超短天期」,1 ~ 3 年為「短天期」、3 ~ 10 年為「中天期」、大於 10 年則為「長天期」。
三、商品型 ETF:除了可以投資如能源類的原油、貴金屬類的黃金/白銀、工業金屬的銅鋁鎳、農產品的黃小玉 ,也可以投資涵蓋多個原物料板塊的商品指數。
四、外匯型 ETF:可以投資不同幣種(如美元、歐元、日圓),或是成熟市場、新興市場貨幣的綜合型外匯 ETF。
五、另類資產:此類子分類較為繁雜,包括波動率(VIX)、可轉債、優先股、避險基金等子類型的 ETF 。
搶先看 2、如何購買全球 ETF?五大平台比一比
到底要怎麼買入 ETF 呢?這邊提供主要的五種交易工具,分別是海外券商、CFD 差價合約平台、國內券商複委託,以及透過國內券商購買台股 ETF。
一、海外券商:
越來越多投資人使用,像是 Firstrade、TD Ameritrade、Interactive Broker 等較知名的平台。以上這些線上券商多以標的多元、$0 手續費作為主要賣點,適合交易次數頻繁、甚至想要進行融資/做空的投資者。
需注意的是,對於台灣用戶而言,要把資金匯出國外的話,國內銀行會先抽 $600 ~ $1000 元台幣的電匯費,中間行再抽 $25 塊美金的手續費,有些平台還會有入金、出金手續費用,這些都是使用海外券商平台需要考慮到的成本,所以一次匯出大筆的資金通常比較划算。
再來,很多投資人擔心,如果海外券商倒閉了怎麼辦,資金是否能獲得保障?基本上這些海外券商都受到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監管,並且是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的會員,所當券商倒閉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定金額的基本保障。不過畢竟在海外處理,通訊麻煩,使得許多投資人還是會抱持保留的態度。
二、CFD 差價合約
近年快速興起,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史蒂夫和戴夫」的 eToro。「CFD 差價契約」是什麼呢?其實和期貨有點類似,多空方向都能操作,也能使用槓桿來放大獲利或虧損,但是重點在於:買賣雙方不需要實際持有任何資產,只要按照「合約開始」跟「合約結束」之間的價差來做結算就可以——如果合約結束、平倉的時候是上漲的,賣方就要付給買方報酬,反之亦然。
成本方面,以 eToro 為例,除了允許用戶電匯之外,也可以透過刷信用卡入金,但要留意會有海外交易手續費 & 最低入金門檻。另一個特色是 eToro 有「最低交易規模」,例如美股/ETF 至少要投入 50 美金,原物料/外匯則是 1000 美金,不同商品的最低交易規模不同。好處就是你不需要花幾千塊美金、不需要買入整數的持股,就能買到 Google/Amazon 這種股票面額很大的公司。
eToro 和海外券商一樣,比較適合交易次數頻繁、想要開槓桿、多空都做的投資者。保障的部分,eToro 預設是受到澳洲監管保障,本身也有額外的相關保險。
三、國內券商複委託-直接下單
不想要處理、負擔海外風險的投資人,也可以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進行買賣。好處在於不需處理電匯、中間行、出入金等費用,但是交易手續費很高,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通常要收取 0.5 ~ 1%,低消金額則會設在 15 ~ 50 美元不等。換言之,若 TWD/USD = 30,單筆金額至少要達到 9 萬、10 萬塊台幣才不會被超收手續費,而且是買賣都收!因此複委託比較適合買進並長期持有、單筆金額較高的投資人。
四、國內券商複委託-定期定額
除了傳統的複委託直接買賣下單,金管會也在 2021 年開放投資人以「定期定額」進行複委託申購,目前參與的券商有國泰、中信、永豐、凱基等。除了有最低申購金額的限制,同樣也要考量到較高的手續費與低消金額,但是單筆投入金額可以少於複委託直接下單,較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人。
五、國內券商台股 ETF
不想要用海外券商、複委託 ETF 的投資人,也可以買入國內投信發行的境內/境外標的 ETF。買賣方式和台股交易完全一樣,也可以在盤中/盤後進行零股交易,並且需要支付 0.1425% 交易手續費。不過目前國內只有 200 多檔 ETF,選擇相對美國 ETF 還是比較受到局限。
搶先看 3、ETF 五大迷思之一:高股息 = 高報酬嗎?
▌高殖利率型 vs. 股息成長型 ETF
許多投資人喜歡投資具有穩定配息的商品,然而,股息商品如高殖利率、股息成長 ETF,真的可以獲得更穩定、更高的報酬嗎?
首先來看股息 ETF 的分類,美股 ETF 中,股息相關產品分成兩類:高殖利率型、股息成長型。高殖利率型 ETF 定義非常簡單,就是篩選現金殖利率高的公司,使 ETF 配息提高,如台灣的 0056 和美國的 VYM 與 DVY;但股息成長型 ETF 就不同了,是篩選出股息持續成長的公司,通常是 10 年以上,但不保證高殖利率,如美國的 VIG 和 SDY,股息成長型 ETF 在台灣市場則較缺乏。
▌高殖利率型 ETF:殖利率越高,報酬不見得越高
首先,高殖利率型 ETF,我們以 VYM、DVY、台灣的 0056 為代表,並同時和大盤 ETF SPY、DIA、0050 一起做比較(下表中淺綠底部份)。
觀察表中數據,高殖利率型 ETF 相較大盤確實都有更高的殖利率,VYM、DVY 年化殖利率分別達到 3.16% 與 3.74%,明顯高於 SPY 1.48% 與 DIA 1.8%。0056 的殖利率 5.38% 也較 0050 的 2.62% 還要來得高。
不過,高殖利率其實沒有保證比較好的報酬,VYM、DVY 15 年累積報酬都大幅低於大盤的表現,台灣 0056 也有相同的情況。
此外,高殖利率 ETF 也不一定能保證更穩定的績效,我們從標準差和最大回撤當作風險指標,可以發現 VYM、DVY 的標準差與 SPY、DIA 相差不大,而且從最大回撤來看,投資 VYM、DVY 甚至還會面臨較大的虧損。台灣 0056 雖然標準差較 0050 還要小,但最大回撤與 0050 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差異。
那為什麼高殖利率型 ETF 的報酬表現都沒有太好呢?其實原因就藏在殖利率公式裡,現金殖利率 = 現金股利/市價,高殖利率有時不是因為高配息,而是有較低的市價!可以這樣思考,若是配息沒有增加、但股價一直跌,也會導致殖利率的成長,也就是賺了利息但賠了價差。
搶先看 4、什麼是經濟循環投資?
▌定期調整的經濟循環投資,穩定且優於大盤
當大家聽到 ETF 投資時,最常聯想到的一定是被動投資,長期持有股票、債券等分散的 ETF 商品,並且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目的通常是追求與國家經濟成長、股市大盤相當的報酬,不讓辛苦的工資所得或是手頭上的現金資產被通膨侵蝕,由於被動投資花費時間以及精力較少,並且拉長時間,可以獲得接近大盤績效的報酬,屬於多數 ETF 投資人喜歡的方式。
不過,對於一些投資人來說,由於本金多來自工資收入,可以固定投入的金額較少,想要達到長期理財目標,就會需要有較高的報酬,以加快累積財富的速度,因此市場也有各種類型的主動投資方法,包括總體經濟、個股產業分析、技術分析等等,投資人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及心力學習,而報酬率、權益波動也會因不同方式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我們認為主動投資方式並無明顯的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不過依照經濟循環的主動投資,對於多數大眾投資人來說,可以說是最接近被動投資,只需要花費比較少的時間成本,僅需的大概在每季、半年進行調整,但報酬又能夠讓本金以較快速率增長,並且能夠在衰退時,降低績效回檔的投資方式,屬於喜歡 ETF 投資都應該知道的進階投資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簡單概述「被動投資」與「經濟循環投資」的優缺點。
▌常見股債比例配置,在牛市時報酬明顯落後
首先,被動投資最常聽到的就是 1949 年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提出的「股債平衡」概念,葛拉漢認為半股半債的投資配置,加上固定時間的再平衡調整,可以取得比全部投資於大盤更佳的長期收益。這個概念延續至今,也發展出依照投資人風險趨避程度,決定股債比例的各種投資組合。如下圖左中,市面上常聽見的被動平衡型 ETF,AOA、AOR、AOM、AOK,就是對應股債比例 8:2、6:4、4:6、3:7 的不同 ETF,這些 ETF 特色包含管理費用相對主動型便宜,每年僅 0.25%,並且每半年再平衡一次。同時績效最大回檔明顯低於 100% 持有股票的股市大盤。
不過,雖然在長期持有下,股債被動投資有接近股市大盤的潛力,但可以發現,如果是股市表現較好的十年中,如下圖右顯示 2008 至今,績效也會與 S&P 500 明顯拉開,因此若投資人剛好在此時段開始被動投資,就有可能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接近大盤的報酬。
▌搭配不同循環位階、配置不同資產能得到較好的績效
M 平方利用各循環的關鍵經濟數據,將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濟循環,整理成景氣循環四象限圖表呈現,並且動態地更新在 M 平方網站上,可以藉由景氣循環位階 - 復甦、擴張、趨緩、衰退的轉換,在不同時間點配置不同的資產,強化投資組合績效,並在經濟衰退、股市回檔時,保有更穩定的報酬表現,這也是 M 平方在推出總經 15 堂課後,進一步延伸想要帶給大家的長期投資觀念!
【推薦課程】MM 影音專區 > 主題課程 > 15 單元看懂經濟運行,掌握全球投資趨勢
在看懂循環後,將投資資產擴大到全球股市、美債、原物料及貴金屬,並在不同象限配置不同資產,如下圖右回測結果,根據景氣循環配置的績效相比 S&P 500 大盤,不論是報酬率或是穩定度都能夠大幅改善。除此之外,後面的課程還會再加入各區域國家股市、美股產業及外匯進行配置,讓大家能夠更完整、清楚地看懂經濟循環投資。
▌擴張配置:股市資金集中強勢區域,快速輪動
搶先看內容釋出循環擴張階段的配置總結,課程將一一說明四個象限的形成原因及配置重點。
景氣擴張階段,此時期對於未來經濟成長預期最為明朗,總體需求的恢復推升物價走升至接近長期平均,因此配置上可提高持股比重,不過區域上,新興國家的投資勝率普遍滑落至 7 成以下,報酬率也有所放緩,甚至當美國逐步進行溫和的『抗通膨升息』時快速下降,因此應以成熟國家布局為主,新興市場則以內需且外債佔比低的國家,如印度,投資勝率較高,而在產業間的配置,由於產業全面擴張,除了可以考慮直接配置大盤,也可以透過市值進行汰弱留強,並長期持有一定比例的龍頭產業,如科技板塊。至於要如何辨識龍頭產業,我們將在生產力循環的單元解析。
債市部分,由於央行開始升息後,將推升債市殖利率,使得債市投資逐漸面臨壓力,因此擴張時期債市配置比重需要降低,尤其公債與高收益債。
匯市部分,美元指數將由復甦時期的弱勢表現轉向盤整,擴張時期的匯市表現最不明朗,主因全球經濟體皆跟隨美國的腳步進入擴張後,各國央行也將逐漸調整貨幣政策,美元指數將在各大經濟體經濟成長腳步不一致,或是貨幣政策動向分歧的不同影響下,區間築底震盪。
最後,擴張時期的原物料市場,雖然依舊能受惠一定程度的需求支撐,但在美元壓力開始浮現下,整體勝率降低,投資上除挑選基本面較佳,並具有長線題材的大宗商品外,投資應轉向該產業龍頭公司 ETF。
▌擴張配置:各大資產相關 ETF
擴張期配置勝率較高的 ETF,我們整理在表格中,包含美股 VOO、科技產業 QQQ,以及上集課程介紹費用率較低的 QQQM,美股防禦型產業 ETF 則有 XLV、XLU,房地產相關 IYR,新興市場印度股市 INDA 等。
▌景氣循環,由不同週期經濟循環編織而成
最後,經濟循環當然不只有金融信用擴張循環,還有週期較長的 20 ~ 30 年一次的生產力循環、穿插其中的通膨循環、16 ~ 18 年一次的房地產以及美元循環,也有短週期 3 ~ 4 年一次的製造業循環。而整體的景氣循環,就是由這些不同週期的經濟循環編織而成,將於下集第二、第三單元更詳細介紹。
財經 M 平方最新推出的 【 ETF 全球投資教戰守則】 影音課程中,分為上集:必修攻略 + 下集:進階循環運用,以上為部分電子書內容,若想看完整課程及電子書內容,請把握 12/31 前的早鳥優惠價格!馬上購買
在財經 M 平方最新推出的 【 ETF 全球投資教戰守則】 影音課程中,分為上集:必修攻略 + 下集:進階循環運用,成功解鎖的筆記電子書內容究竟有多豐富?話不多說,搶先釋出 4 個小部分讓各位細細品嚐,若想看完整課程及電子書內容,請把握 12/31 前的早鳥優惠價格!馬上購買
搶先看 1、ETF 的五大資產類別
搶先看 2、如何購買全球 ETF?五大平台比一比
搶先看 3、ETF 五大迷思之一:高股息 = 高報酬嗎?
搶先看 4、什麼是經濟循環投資?
|以下內容為講師實際授課內容|
搶先看 1、ETF 的五大資產類別
▌ETF 可從資產類別與發行商進行分類
事實上,ETF 並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分類標準,不同發行商都有各自的分類方式,而根據我們的觀察,「資產類別」是最常被採納的依據,包括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以及比較小眾的外匯型、另類資產(可轉債、優先股、多空對衝策略等)。
根據 M 平方的 ETF 資料庫,我們按照數量與資產規模(AUM)計算不同資產類別的 ETF 市佔率,可以發現:股票型 ETF 不管在數量或是 AUM 都是最大宗,分別接近 7 成與 8 成。再來是債券型 ETF,佔比都在 2 成左右,因此股債相加起來的 AUM 就已經接近全市場 97%。其他類別當中,另類資產 ETF 數量雖然多,大約有 200 多檔,但是商品型 ETF 的資產規模比較大,佔總市值 2%;外匯型 ETF 則是在數量、AUM 上都是最小眾。 而在細部探討五大資產類別之前,我們先來認識 ETF 背後有哪些主要發行商。按照數量來看,許多發行商推出的量不多,可能僅發行 3 ~ 5 檔 ETF,所以整個市場的發行商數量很多,卻只有 iShares 在 ETF 發行數量上有超過 10% 的佔比。
然而,從 AUM 可以發現資金集中的程度,前四大發行商合計市佔率超過八成,分別是 iShares、Vanguard、SPDR 與 Invesco,其皆有各自過人之處:
目前市佔第一的 iShares,原本隸屬於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也是從 1990 年代就開始推動、創新 ETF 產品,後來在 2009 年被貝萊德(BlackRock)收購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第二名的 Vanguard(先鋒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創辦人為約翰伯格,發行了全球第一支追蹤 S&P 500 的指數型基金。第三大的 SPDR,背後則是 State Street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是美國現存第二古老、全球最大託管銀行。第四大的 Invesco(景順資產管理公司),則是全球最主要的獨立投資管理機構之一,一直以來透過收購競爭對手來快速成長。
▌ETF 可分為股票型、債券型、商品型、外匯型、另類資產
我們整理出非常完整的 ETF 五大資產類別及其底下的子分類:
一、股票型 ETF:最常見的是按照地理位置來分類,例如按照單一國家、地理區域(如北美、歐洲、亞太),或是按照市場開發程度(如成熟市場、新興市場)。此外,產業型 ETF 也很常見,例如科技股 ETF、金融股 ETF、能源股 ETF。第三大類股票型 ETF 則是因子 ETF(factor-based),例如規模因子(專門投資市值大或市值小的公司),或是投資股利較高、波動率較低、本益比較低的公司。近年亦興起特殊技術/趨勢(如電商、電動車、AI),可能同時橫跨多個產業分類,因此發行商也推出許多「主題型」ETF,讓投資人可以投資特定題材。
二、債券型 ETF:債券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美國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高收債,當然也有投資非美國地區的國際公債、國際企業債、或是新興市場債等等。而如股票型 ETF 有 SPY、QQQ 這種投資全市場的產品,債券型 ETF 也有投資「總體債券市場」的 ETF,像是 AGG、BND 等商品。除了債券種類與投資地區,另一個常見的分類方式則是按照債券存續期間 (duration),也就是剩下多少時間才會到期。通常到期日在 1 年以下稱之為「超短天期」,1 ~ 3 年為「短天期」、3 ~ 10 年為「中天期」、大於 10 年則為「長天期」。
三、商品型 ETF:除了可以投資如能源類的原油、貴金屬類的黃金/白銀、工業金屬的銅鋁鎳、農產品的黃小玉 ,也可以投資涵蓋多個原物料板塊的商品指數。
四、外匯型 ETF:可以投資不同幣種(如美元、歐元、日圓),或是成熟市場、新興市場貨幣的綜合型外匯 ETF。
五、另類資產:此類子分類較為繁雜,包括波動率(VIX)、可轉債、優先股、避險基金等子類型的 ETF 。
搶先看 2、如何購買全球 ETF?五大平台比一比
到底要怎麼買入 ETF 呢?這邊提供主要的五種交易工具,分別是海外券商、CFD 差價合約平台、國內券商複委託,以及透過國內券商購買台股 ETF。
一、海外券商:
越來越多投資人使用,像是 Firstrade、TD Ameritrade、Interactive Broker 等較知名的平台。以上這些線上券商多以標的多元、$0 手續費作為主要賣點,適合交易次數頻繁、甚至想要進行融資/做空的投資者。
需注意的是,對於台灣用戶而言,要把資金匯出國外的話,國內銀行會先抽 $600 ~ $1000 元台幣的電匯費,中間行再抽 $25 塊美金的手續費,有些平台還會有入金、出金手續費用,這些都是使用海外券商平台需要考慮到的成本,所以一次匯出大筆的資金通常比較划算。
再來,很多投資人擔心,如果海外券商倒閉了怎麼辦,資金是否能獲得保障?基本上這些海外券商都受到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監管,並且是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的會員,所當券商倒閉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定金額的基本保障。不過畢竟在海外處理,通訊麻煩,使得許多投資人還是會抱持保留的態度。
二、CFD 差價合約
近年快速興起,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史蒂夫和戴夫」的 eToro。「CFD 差價契約」是什麼呢?其實和期貨有點類似,多空方向都能操作,也能使用槓桿來放大獲利或虧損,但是重點在於:買賣雙方不需要實際持有任何資產,只要按照「合約開始」跟「合約結束」之間的價差來做結算就可以——如果合約結束、平倉的時候是上漲的,賣方就要付給買方報酬,反之亦然。
成本方面,以 eToro 為例,除了允許用戶電匯之外,也可以透過刷信用卡入金,但要留意會有海外交易手續費 & 最低入金門檻。另一個特色是 eToro 有「最低交易規模」,例如美股/ETF 至少要投入 50 美金,原物料/外匯則是 1000 美金,不同商品的最低交易規模不同。好處就是你不需要花幾千塊美金、不需要買入整數的持股,就能買到 Google/Amazon 這種股票面額很大的公司。
eToro 和海外券商一樣,比較適合交易次數頻繁、想要開槓桿、多空都做的投資者。保障的部分,eToro 預設是受到澳洲監管保障,本身也有額外的相關保險。
三、國內券商複委託-直接下單
不想要處理、負擔海外風險的投資人,也可以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進行買賣。好處在於不需處理電匯、中間行、出入金等費用,但是交易手續費很高,在沒有調整的情況下,通常要收取 0.5 ~ 1%,低消金額則會設在 15 ~ 50 美元不等。換言之,若 TWD/USD = 30,單筆金額至少要達到 9 萬、10 萬塊台幣才不會被超收手續費,而且是買賣都收!因此複委託比較適合買進並長期持有、單筆金額較高的投資人。
四、國內券商複委託-定期定額
除了傳統的複委託直接買賣下單,金管會也在 2021 年開放投資人以「定期定額」進行複委託申購,目前參與的券商有國泰、中信、永豐、凱基等。除了有最低申購金額的限制,同樣也要考量到較高的手續費與低消金額,但是單筆投入金額可以少於複委託直接下單,較適合長期持有的投資人。
五、國內券商台股 ETF
不想要用海外券商、複委託 ETF 的投資人,也可以買入國內投信發行的境內/境外標的 ETF。買賣方式和台股交易完全一樣,也可以在盤中/盤後進行零股交易,並且需要支付 0.1425% 交易手續費。不過目前國內只有 200 多檔 ETF,選擇相對美國 ETF 還是比較受到局限。
搶先看 3、ETF 五大迷思之一:高股息 = 高報酬嗎?
▌高殖利率型 vs. 股息成長型 ETF
許多投資人喜歡投資具有穩定配息的商品,然而,股息商品如高殖利率、股息成長 ETF,真的可以獲得更穩定、更高的報酬嗎?
首先來看股息 ETF 的分類,美股 ETF 中,股息相關產品分成兩類:高殖利率型、股息成長型。高殖利率型 ETF 定義非常簡單,就是篩選現金殖利率高的公司,使 ETF 配息提高,如台灣的 0056 和美國的 VYM 與 DVY;但股息成長型 ETF 就不同了,是篩選出股息持續成長的公司,通常是 10 年以上,但不保證高殖利率,如美國的 VIG 和 SDY,股息成長型 ETF 在台灣市場則較缺乏。
▌高殖利率型 ETF:殖利率越高,報酬不見得越高
首先,高殖利率型 ETF,我們以 VYM、DVY、台灣的 0056 為代表,並同時和大盤 ETF SPY、DIA、0050 一起做比較(下表中淺綠底部份)。
觀察表中數據,高殖利率型 ETF 相較大盤確實都有更高的殖利率,VYM、DVY 年化殖利率分別達到 3.16% 與 3.74%,明顯高於 SPY 1.48% 與 DIA 1.8%。0056 的殖利率 5.38% 也較 0050 的 2.62% 還要來得高。
不過,高殖利率其實沒有保證比較好的報酬,VYM、DVY 15 年累積報酬都大幅低於大盤的表現,台灣 0056 也有相同的情況。
此外,高殖利率 ETF 也不一定能保證更穩定的績效,我們從標準差和最大回撤當作風險指標,可以發現 VYM、DVY 的標準差與 SPY、DIA 相差不大,而且從最大回撤來看,投資 VYM、DVY 甚至還會面臨較大的虧損。台灣 0056 雖然標準差較 0050 還要小,但最大回撤與 0050 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差異。
那為什麼高殖利率型 ETF 的報酬表現都沒有太好呢?其實原因就藏在殖利率公式裡,現金殖利率 = 現金股利/市價,高殖利率有時不是因為高配息,而是有較低的市價!可以這樣思考,若是配息沒有增加、但股價一直跌,也會導致殖利率的成長,也就是賺了利息但賠了價差。
搶先看 4、什麼是經濟循環投資?
▌定期調整的經濟循環投資,穩定且優於大盤
當大家聽到 ETF 投資時,最常聯想到的一定是被動投資,長期持有股票、債券等分散的 ETF 商品,並且以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目的通常是追求與國家經濟成長、股市大盤相當的報酬,不讓辛苦的工資所得或是手頭上的現金資產被通膨侵蝕,由於被動投資花費時間以及精力較少,並且拉長時間,可以獲得接近大盤績效的報酬,屬於多數 ETF 投資人喜歡的方式。
不過,對於一些投資人來說,由於本金多來自工資收入,可以固定投入的金額較少,想要達到長期理財目標,就會需要有較高的報酬,以加快累積財富的速度,因此市場也有各種類型的主動投資方法,包括總體經濟、個股產業分析、技術分析等等,投資人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及心力學習,而報酬率、權益波動也會因不同方式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我們認為主動投資方式並無明顯的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不過依照經濟循環的主動投資,對於多數大眾投資人來說,可以說是最接近被動投資,只需要花費比較少的時間成本,僅需的大概在每季、半年進行調整,但報酬又能夠讓本金以較快速率增長,並且能夠在衰退時,降低績效回檔的投資方式,屬於喜歡 ETF 投資都應該知道的進階投資方法。
接下來,我們將簡單概述「被動投資」與「經濟循環投資」的優缺點。
▌常見股債比例配置,在牛市時報酬明顯落後
首先,被動投資最常聽到的就是 1949 年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提出的「股債平衡」概念,葛拉漢認為半股半債的投資配置,加上固定時間的再平衡調整,可以取得比全部投資於大盤更佳的長期收益。這個概念延續至今,也發展出依照投資人風險趨避程度,決定股債比例的各種投資組合。如下圖左中,市面上常聽見的被動平衡型 ETF,AOA、AOR、AOM、AOK,就是對應股債比例 8:2、6:4、4:6、3:7 的不同 ETF,這些 ETF 特色包含管理費用相對主動型便宜,每年僅 0.25%,並且每半年再平衡一次。同時績效最大回檔明顯低於 100% 持有股票的股市大盤。
不過,雖然在長期持有下,股債被動投資有接近股市大盤的潛力,但可以發現,如果是股市表現較好的十年中,如下圖右顯示 2008 至今,績效也會與 S&P 500 明顯拉開,因此若投資人剛好在此時段開始被動投資,就有可能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接近大盤的報酬。
▌搭配不同循環位階、配置不同資產能得到較好的績效
M 平方利用各循環的關鍵經濟數據,將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濟循環,整理成景氣循環四象限圖表呈現,並且動態地更新在 M 平方網站上,可以藉由景氣循環位階 - 復甦、擴張、趨緩、衰退的轉換,在不同時間點配置不同的資產,強化投資組合績效,並在經濟衰退、股市回檔時,保有更穩定的報酬表現,這也是 M 平方在推出總經 15 堂課後,進一步延伸想要帶給大家的長期投資觀念!
【推薦課程】MM 影音專區 > 主題課程 > 15 單元看懂經濟運行,掌握全球投資趨勢
在看懂循環後,將投資資產擴大到全球股市、美債、原物料及貴金屬,並在不同象限配置不同資產,如下圖右回測結果,根據景氣循環配置的績效相比 S&P 500 大盤,不論是報酬率或是穩定度都能夠大幅改善。除此之外,後面的課程還會再加入各區域國家股市、美股產業及外匯進行配置,讓大家能夠更完整、清楚地看懂經濟循環投資。
▌擴張配置:股市資金集中強勢區域,快速輪動
搶先看內容釋出循環擴張階段的配置總結,課程將一一說明四個象限的形成原因及配置重點。
景氣擴張階段,此時期對於未來經濟成長預期最為明朗,總體需求的恢復推升物價走升至接近長期平均,因此配置上可提高持股比重,不過區域上,新興國家的投資勝率普遍滑落至 7 成以下,報酬率也有所放緩,甚至當美國逐步進行溫和的『抗通膨升息』時快速下降,因此應以成熟國家布局為主,新興市場則以內需且外債佔比低的國家,如印度,投資勝率較高,而在產業間的配置,由於產業全面擴張,除了可以考慮直接配置大盤,也可以透過市值進行汰弱留強,並長期持有一定比例的龍頭產業,如科技板塊。至於要如何辨識龍頭產業,我們將在生產力循環的單元解析。
債市部分,由於央行開始升息後,將推升債市殖利率,使得債市投資逐漸面臨壓力,因此擴張時期債市配置比重需要降低,尤其公債與高收益債。
匯市部分,美元指數將由復甦時期的弱勢表現轉向盤整,擴張時期的匯市表現最不明朗,主因全球經濟體皆跟隨美國的腳步進入擴張後,各國央行也將逐漸調整貨幣政策,美元指數將在各大經濟體經濟成長腳步不一致,或是貨幣政策動向分歧的不同影響下,區間築底震盪。
最後,擴張時期的原物料市場,雖然依舊能受惠一定程度的需求支撐,但在美元壓力開始浮現下,整體勝率降低,投資上除挑選基本面較佳,並具有長線題材的大宗商品外,投資應轉向該產業龍頭公司 ETF。
▌擴張配置:各大資產相關 ETF
擴張期配置勝率較高的 ETF,我們整理在表格中,包含美股 VOO、科技產業 QQQ,以及上集課程介紹費用率較低的 QQQM,美股防禦型產業 ETF 則有 XLV、XLU,房地產相關 IYR,新興市場印度股市 INDA 等。
▌景氣循環,由不同週期經濟循環編織而成
最後,經濟循環當然不只有金融信用擴張循環,還有週期較長的 20 ~ 30 年一次的生產力循環、穿插其中的通膨循環、16 ~ 18 年一次的房地產以及美元循環,也有短週期 3 ~ 4 年一次的製造業循環。而整體的景氣循環,就是由這些不同週期的經濟循環編織而成,將於下集第二、第三單元更詳細介紹。
財經 M 平方最新推出的 【 ETF 全球投資教戰守則】 影音課程中,分為上集:必修攻略 + 下集:進階循環運用,以上為部分電子書內容,若想看完整課程及電子書內容,請把握 12/31 前的早鳥優惠價格!馬上購買
【即將結束】 加入 Prime 年繳方案,就送「產業決策平台」權限 ,再享 83 折優惠!
【MM Podcast】After Meeting EP. 145|拜登、川普接連對中發難,台灣機會又來了!? 立即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