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最令人擔憂的議題之一,便在於其深不可測的債務風險,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在過去十年明顯飆升,每年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極大。M平方本次將帶大家了解中國地方債務的風險及其對流動性的影響。
為刺激經濟大量融資,地方政府壓力漸增
2008年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中國政府為了緩解其帶來之經濟衝擊,推動4兆人民幣的財政刺激方案(中央政府1.18兆、地方政府2.82兆),要求地方政府大量投資公共建設或是擴大社會福利。然而由於地方政府財政薄弱,只能大量融資,導致地方債務嚴重飆升。根據中國審計署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地方債務餘額已經升至10.7兆人民幣(2007年約為4兆),佔當年GDP 26.9%,債務在短短三年時間成長至2.5倍。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債務期限過短以及貸款利率過高。由於舊制中國預算法的規定,地方政府是無法藉由發行債券籌措資金,因此面對龐大壓力之下,只能透過地方融資平台發行企業債(又可稱城投債)或向銀行貸款,以取得資金。然而這類資金源的還款期限非常短一般為2-3年,利率也高達7-8%,甚至一些貸款利率高達雙位數,造成地方政府還款壓力逐漸增大。
在全球央行不斷寬鬆救市之下,金融海嘯對於經濟的衝擊影響逐漸消退,然而各地政府的債務餘額並未因此縮減。隨著城鎮化需求上升,再加上地方政府為了衝刺政績,基礎建設投資力道持續擴大,時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已經飆升至15.4兆。面對如此高額的地方債務風險及每年高達數兆資金到期的還款壓力,中央政府決定於2015年8月推行為期三年的地方債務置換,目標是置換過往14.34兆非債券形式的債務,以借新還舊的方式拖延債務到期的壓力。

債務置換可否解決中國債務攀升問題?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全球投資者養成計劃】主題一即將上線!參與 12/05 課前直播並購課,即可獲得「經濟時事思維架構筆記」 立即加入>>
【 展望 2024 系列 】明年 11 大全球總經趨勢解密,加入年繳訂閱再送線上展望門票! 立即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