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房地產今年呈現大漲格局,有沒有泡沫?本文將帶您深入探討新青安政策和限貸令對房市的影響、風險以及後續觀察重點。

本文重點:

  1. 財政和貨幣政策不同調引發房市混亂,限貸令反倒推升預售屋價格上漲!

  2. 違約風險上升但可控,房貸違約率、銀行逾放比率都在相對低點。

  3. 台灣人真的需要那麼多房子嗎? 當前人口對房價影響不大,但終會有天成為最大隱憂!


前言

回顧近年政府對於房市的一系列調控措施,包括平均地權條例、央行的六次選擇性信用管制、囤房稅 2.0 等,但房市買氣仍難降,自去年 7 月新青安政策上路以來,全台各地的房價持續創下歷史新高,信義和國泰的全台房價指數在 Q2 較去年同期上漲了 11.86%(前 10.48%)和 7.05%(前 6.19%),也帶動居民的房貸負擔率持續加重,現在的房價是否合理? 我們又該如何觀察本波房市的熱潮? 下面我們將依序解析。

全台房價


一、左推新青安,右推限貸令?財政與貨幣政策不同調!

為何本波的房市熱潮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台灣 房價 在原本就處於高位的情況下,漲幅卻又在 2023 下半年啟動,除了有 AI 需求支撐台灣外貿基本面外,在去年 7 月財政的新青安 2.0 政策也是一大催化劑,不僅加碼補貼利率(公股銀行和政府共補貼 2 碼),還拉高了貸款額度至 1000 萬,且貸款年限最長可長達 40 年,5 年寬限期間只須償還利息,可以說是史上對首購族補貼力度最大的一次,這也是為甚麼市場反應如此熱烈,下圖中可見,7 月 青安貸款撥款金額 仍維持在 623 億台幣的高水位。

file

但這也讓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比重長時間處於高檔,導致央行大動作呼籲各家銀行要限制不動產貸款總量,造成目前財政政策放水,貨幣政策卻反向收水的窘境。而這對於各類購房者會有什麼樣的衝擊?

  1. 對於買二手成屋的人:若是使用新青安的首購族,影響相對有限,因為該族群被目前政府列為主要關注的撥款對象,但即使如此,目前銀行放款水位已鄰近銀行法 72-2 規定的 30% 上限(7 月底 26.61%),也接近普遍銀行內控的 28%,愈往後面審核也會更加嚴格。如果是新青安條件以外的人,尤其是七都地區,申請壓力較大,除了會被新青安首購族排擠外,因為持有舊屋,要申請購置第二戶的貸款時還會受到央行信用管制「 6 成」的規範。

  2. 對於買預售屋的人:我們簡單分為「過去 3 ~ 5 年已經買」,以及「近期要買的人」,前者在今年進入大量交屋階段,卻同時面臨銀行業最大限貸,在房貸難貸下屋主可能將面臨違約解約的風險(違約金最多達房價的 15%),所幸這些屋主大部分是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前買的,只要是 2023 年 6 月 30 日前取得的預售屋仍然可以換約轉賣;而後者則因交屋前暫時無貸款需求而不受影響,因此部分想買二手成屋卻受制於限貸的買盤,可能會轉移至預售屋(大多是看到房價上漲急於上車買盤),反倒將進一步推升目前已經很火熱的預售屋市場,無法有效壓制房價

MM 研究員: 可以看到政府一手在擴需求,另一手卻要同時栓好各種限制,也造成目前房市的許多混亂。首先我們會先看到後續在購買二手成屋的需求上會開始量縮,然而,我們同樣有可能看到預售的新購屋市場因不受限貸令影響,持續熱絡,甚至原先成屋的需求可能轉移至此。而預售屋本來就是房價的天花板,持續上漲的預售屋價格不但無法壓抑整體房價,反而有可能連帶帶起成屋價格,造成量縮價漲。此外,雖當前違約風險低,但資金買盤湧入也成為後續隱憂。

file


二、違約風險上升,需在未來持續留意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成為 訂閱會員
享 M 平方完整服務
無限次總經圖表瀏覽

一手掌握全球投資
商品的關鍵指數

獨家焦點報告

每月約 6 ~ 8 篇獨家
重大事件 / 數據分析快報

研究工具箱

自製關鍵圖表
回測績效

最專業的總經社群

用戶秘密指標
觀點分享

【行情快報】台積電資本支出大增,3 奈米進入營收爆發期! (2025-01-16) 【展望 2025 系列七】明年台股最大風險是什麼?獨家預估短中長趨勢!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