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2022 年傳統化石燃料緊缺,各國重新聚焦能源供應安全,乾淨能源轉型政策的必要性與急迫性則面臨質疑。疫情以來金屬價格飆漲也推升光電、風電的系統成本,是否危及再生能源發電的長線競爭優勢?本篇文章將探討俄烏戰爭、商品價格衝擊後,如何影響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在「量」、「價」兩個維度的趨勢走向?

本文重點:

加入 MM PRO 看本文關鍵重點 !!


前言

總體經濟學的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指的是開放經濟體無法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獨立性、固定匯率、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等三個政策目標,能源領域也存在類似的三難困境(energy trilemma),在現有技術缺乏突破的前提下,國家難以兼顧能源的安全性(security)、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永續性(sustainability)

舉例而言,中東、美加擁有豐沛油氣資源,能夠達到能源獨立自主、以合理價格供應,但乾淨能源仍非主流;丹麥率先發展風電,放棄低廉價格,卻保障能源供應與永續性 ; 德國高度仰賴俄羅斯天然氣、石油進口,供應來源的多樣性較低,不過享有低成本,也進而長期推動綠能轉型。

然而 2022 年俄烏戰爭宛如一巴掌打醒夢中人,不僅刺激全球油氣煤電等商品價格出現劇烈波動,也使得歐洲能源供應安全問題重新浮上檯面,再生能源面臨著「遠水救不了近火」的質疑與困境,甚至連德國、奧地利也選擇重啟燃煤發電廠以應對天然氣短缺,尚未完全取代傳統能源的新能源正處於「青黃不接」的陣痛期。

去年兩篇新能源快報中,我們分別盤點了 三大經濟體 — 歐、美、中的減碳政策,以及主要受惠 電動車、新能源、碳權產業投資重點。在今年的新能源趨勢系列,我們預計探討多項議題,包括但不限於:能源價格飆漲後,如何影響再生能源發展趨勢?俄羅斯天然氣流量大幅減少後再生能源能否補齊歐洲能源供應缺口?新能源、化石能源的資本支出週期是否將出現週期性拐點?

本篇文章主要基於國際能源署(IEA)、國際可再生能源總署(IRENA)的最新數據調查結果,以下 M 平方整理出俄烏戰爭延宕、能源價格攀升後,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在「量」、「價」兩個維度的趨勢變化:


一、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創高,中國歐洲光電增長主力、風電受政策退場影響

疫情以來,儘管面臨供應鏈瓶頸、工程延誤、原材料價格企高等因素,IEA 預估 2021 / 2022 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的新增裝機容量仍將達到 294 / 319 GW(十億瓦)、創下歷史新高,年增保持高個位數(high single digit)6 ~ 8 %,主要受惠:(1)中國與歐洲政策持續支持電廠級規模太陽光電擴建 ;(2)位於中國四川、雲南交界處的白鶴灘水電站機組投產約 16 GW,帶動全球水力發電裝機量近兩年突破 30 GW,相較疫情前的水準翻倍。

再生能源

拆解主要經濟體與區域,2022 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仍以中國(148 GW,佔全球 46%)貢獻最高,其次為歐洲(42 GW,佔 13%)、美國(32 GW,佔 10%)、新興市場(印度、巴西、中東、東協等區域,48 GW,佔 15%)。以下我們聚焦三大經濟體的發展趨勢:

1. 中國:十四五政策支持、長線全球增長主力,風電補貼退場、太陽光電接棒

2022-23 年新增裝機容量預估皆在 140 GW 以上,若維持增速、可提前五年實現 1200 GW 裝載容量的目標(原訂 2030 年),根據 6 月中國國家發改委所發佈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也明訂要在 2025 年達到再生能源佔整體電力消費比重 33%,顯示長線中國仍是全球再生能源發電的領頭羊。

電廠級規模太陽光電將是部署主力,未來兩年裝機量保持在 80 GW 高位水準(vs 2019 年 30 GW) ; 風電在 2020 年創歷史新高(71.6 GW)後,面臨國家補貼政策陸續退場的衝擊,新增裝機量有所放緩,但是受惠地方補貼持續,中國離岸風電累積裝機容量仍將超越歐洲(歐盟 27 國 + 英國),成為全球第一。

2. 歐盟:太陽光電穩健成長,俄烏戰爭刺激政策加速

歐洲整體維持穩健增長趨勢,新增裝機容量預估從 2020 年(28.5 GW)增長至 2022 ~ 23 年(41.7、45.2 GW),其中太陽光電貢獻約六成,主要受惠西班牙、法國、德國、波蘭等國政策支持,例如再生能源拍賣制度、分散式光電補貼措施(distributed solar PV incentives)。

另一方面,俄烏戰爭刺激歐盟在 5 月中旬宣布的「RePowerEU」計畫,要求歐盟在 2030 年前再生能源使用量佔比提高到 45%(原 40%),德國也立法跟進,規定要在 2030 年達成綠電貢獻 80%(原 65 %),考量到大型能源計畫的建設時程通常超過 18 個月,預估加速上線的貢獻時點會在 2023 年以後。

3. 美國:進口關稅豁免、展延稅收抵免,兩大政策變化或將給予新動能

2020 ~ 21 年,美國新增裝機量達頂(約 36 GW),2022 年動能則預估出現放緩,主因陸域風電的 60% 生產稅收抵免 (Production Tax Credit, PTC) 原訂在 2021 年底到期。不過兩大最新政策變化可能給予長線新動能:(1)拜登政府在 6 月宣布豁免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未來兩年的太陽能電池模組進口關稅,有望減輕美國太陽能廠商今年安裝進度落後的問題,並且引用國防生產法,要求加速美國本土太陽能板生產 ;(2)拜登政府最新通過的通膨降低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再度展延 PTC 至 2025 年,同時展延 30% 太陽能投資稅收抵免 (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 至 2032 年,2033 / 2034 年的補貼稅率則會逐漸降低至 26% / 22%。

三大經濟體

▌看更多:美國通膨回落,9 月升息 2 碼機率重回最高!

整體而言,只要三大經濟體(中歐美)有利政策路線不變,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仍將保持向上趨勢,2021 ~ 23 年新增裝機容量保持歷史高位、全球突破 300 GW。在下一個段落,我們將分析原物料價格上揚、推升成本後,是否會改變再生發電成本長線走低的競爭優勢?

【MM 全球經濟展望】2022 Q4:關鍵轉折來臨,掌握行情機會! 早鳥限時優惠中!立即報名 Q4 線上展望會

二、原物料價格如何影響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

過去十餘年間,光能、風能的發電成本下降幅度分別超越八成、四成。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總署(IRENA)數據,2021 年全球加權平均後的太陽能平準化度電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LCOE)下降至 0.048 美元 / 千瓦時,陸域、離岸風電成本則分別是 0.033、0.075 美元 / 千瓦時,低於或接近傳統化石能源發電的成本區間(0.054 ~ 0.167)。

已經是訂閱會員了嗎? 若您已經是訂閱會員請點此登入

成為 訂閱會員
享 M 平方完整服務
無限次圖表瀏覽

一手掌握全球投資
商品的關鍵指數

獨家焦點報告

每月約 6 ~ 8 篇獨家
重大事件 / 數據分析快報

研究工具箱

自製關鍵圖表
回測績效

最專業的總經社群

用戶秘密指標
觀點分享

【主題研究】新能源迎來關鍵轉捩點,三大趨勢左右投資方向! 【主題研究】三大重點看中國鍺鎵出口管制,全面解析戰略金屬爭霸戰!